留坝火烧店镇“人大+非遗”深度融合造福群众

2025年04月01日 政治 文章字数:671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姜超)近年来,留坝县火烧店镇人大紧扣“文旅兴镇”战略定位,发挥职能作用,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多措并举,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异彩,实现“人大+非遗”的深度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书写更生动的文化篇章,造福群众。
  倾听民声民意,构建非遗保护“同心圆”。聚力文化旅游首位产业,镇人大创新建立“代表+文旅”常态化联络机制,结合代表进站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深入非遗工坊、田间地头,与39名本土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收集整理“加强技艺培训”“强化设施设备支持”等意见建议6条。针对非遗传承人普遍反映的青黄不接问题,将非遗保护与传承纳入返乡大学生实践活动,培育非遗传承人。
  创新活化路径,打造非遗发展“新引擎”。镇人大通过考察调研,汇集民智,创新推出“非遗+研学”模式,打造“非遗体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建成了非遗手工体验馆,引入藤编、竹编、社火、扎染等10余项非遗技艺,开发非遗竹编、非遗古法养蜂、非遗花木手杖、活字印刷体验等研学课程,2024年接待游客1.2万人。组建社火非遗表演团队,全镇干部、人大代表、群众50余人参与,融入现代元素的非遗成为全新“心动多巴胺”。
  多维立体宣传,擦亮非遗文化“金名片”。镇人大组织代表积极建言献策,精心策划了非遗主题活动,举办了“四季村晚”、民俗表演等文艺演出,将打谷、古代婚礼等非遗元素融入实景演艺《寻梦火烧店》,累计演出25场,吸引1.7万人观看。同时,该镇探索建立“新媒体+传统媒体”宣传矩阵,创作非遗系列作品,“火烧店非遗”IP持续被种草,话题热度不断攀升。
  非遗不仅成为火烧店镇乡村振兴的文化招牌,更成为凝聚民心的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