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孤独症,拥抱来自星星的孩子

2025年04月04日 家庭 文章字数:816 文章浏览数:

记者 何娜


  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孤独症作为脑发育性障碍,以社交互动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及重复刻板行为为核心特征。通常3岁前起病,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逐渐显现,绝大多数患儿需接受长期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市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朱小红介绍,孤独症也称自闭症,很多家长一开始误将其当作孩子性格内向胆小,但随着年龄增长大部分孤独症儿童会伴有心理问题,如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近年来,孤独症全球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平均患病率达0.62%,即每160名儿童中约有1名患者,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医学研究表明,孤独症是在儿童出生前产生的,在出生后几个月至3岁前逐步出现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可能会持续终生。虽然科学与及时的康复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不同程度改善认知功能、言语及社交等功能,提高孩子适应能力,走向独立,但并不表示孤独症会止于儿童时期。
  朱小红表示,孤独症的主要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社交发展上,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缺乏目光接触,很少或不能主动交往;沟通方面,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倒退,有鹦鹉学舌现象,不断重复他人说过的话或听到的词等;行为上,日常生活中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兴趣狭隘,有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还可能出现多动、自伤及破坏行为。
  “孤独症儿童‘会’说话,但普遍缺乏语言沟通能力。如果你身边有‘来自星星的孩子’,请不用刻意偏爱,但要平等对待,关心关爱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理解和包容的社会环境。”朱小红说。有关数据显示,大约25%的孤独症儿童没有口语语言或仅有有限的口语语言表达能力。经过康复训练后,随着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也可以逐渐开发,但由于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楚,目前尚缺乏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药物,主要依靠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手段,而且越早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临床疗效及预后更佳。药物治疗为辅助性的对症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