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铺就振兴之路——

西乡大河镇“白改黑”工程通车

2025年04月09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814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张固锋)4月6日,随着摊铺机将最后一车沥青均匀摊铺在米仓山北麓,西乡县大河镇集镇改造提升建设项目正式投用。这条总长1.6公里的黑色绸带,让昔日“晴天扬尘、雨天打滑”的陡峭水泥路旧貌换新颜,成为传承红色基因、铺就振兴之路的民生丰碑。
  大河镇地处米仓山腹地,位于川陕两省四县交界处,距离西乡县城105公里,平均海拔980米。集镇主干道沿山势蜿蜒而上,平均坡度较大,加之山区气候多变,夏季短时强降雨频繁来袭。每逢降雨,雨水迅速在地势低洼处汇集,由于排水不畅,内涝问题极为严重。原本年久失修的水泥路面龟裂如蛛网,坑洼积水似棋盘,积水常常顺着地势倒灌进沿街商户。“以前骑摩托车下坡得捏着刹车走,稍不留神就摔跟头,一下大雨,店就被水淹,货物都遭了殃。”居民王大哥的话道出了群众的共同困扰。每到雨季,低洼路段积水成河,沿街商铺进水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集镇发展。
  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大河镇此次改造获得中央财政革命老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总投资220万元,按照“修一条路、靓一道景、富一方民”的理念,对主干道实施“白改黑”工程,同步推进排水系统升级、绿化景观等配套建设。工程历时120个昼夜,克服山高路险、施工场地狭小等重重困难,终于在清明时节迎来竣工通车。
  “我做梦都没想到大山里也能铺上柏油路!”70岁的村民陈大爷站在新修的路上感慨道。镇经济办副主任陈昊介绍道:“改造后的柏油路面宽度拓展至4.5米,采用SMA-13沥青混合料摊铺,不仅防滑降噪,还能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配套建设的雨污分流系统埋设管道2150米,彻底解决内涝顽疾。”“现在暴雨天店里再也不进水了!”副食店王大姐指着新修的排水沟感叹。经专业检测,车辆通行噪音较改造前降低40%,临街住户双层玻璃安装需求大幅下降。
  这条黑色长龙蜿蜒在米仓山深处,不仅串联起群众的幸福生活,更承载着革命老区振兴的希望。如今,村民们茶余饭后最爱在这条路上散步,用他们的话说:“油路铺到咱门前,幸福日子比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