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士非完人

2025年04月11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435 文章浏览数:

李振峰


  我多次想象,两千多年前那个夜晚的月亮一定很圆很亮,萧何骑马疾行翻过鸡头关,在今天的留坝县马道镇寒溪边追上了怀才不遇而离开汉王的韩信。
  《史记》这样记载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少年时,曾“寄贫漂母,受辱胯下”。韩信是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出身平民,身材高大,无所事事,身挂佩剑游走于街市。他常在亭长家混食,后遭嫌弃,幸得河边一洗衣老妇(漂母)供饭。他胸有大志,具备非凡的文韬武略。先投项羽未被重视又转投刘邦,到汉中后,只当了个管理粮仓的小官。后犯法当斩,砍头前韩信说话引起将军夏侯婴的赏识,不仅免了死罪,还把韩信推荐给了萧何。韩信多次和萧何交谈,萧何对他十分看重。
  当年随刘邦来汉中大多为江东或中原子弟,许多人对刘邦失去信心陆续逃离,甚至数十位将领都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向刘邦举荐过自己,仍未引起重视,也不辞而别另找出路。萧何听说后,顾不上向刘邦报告,便星夜快马追赶韩信。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又惊又怒,太史公写刘邦“如失左右手。”
  不知道萧何怎么煞费口舌把韩信劝回了汉中。司马迁写“居一两日”,萧何回来即向刘邦报告,刘邦“且怒且喜”地指责他:“怎么连你也跑了?”萧何回答:“我不是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问:“追回来的是谁?”萧何答道:“韩信啊!”刘邦生气地说:“军中跑掉的军官有好几十个,你都不去追,现在跑了个韩信你倒去追了?”萧何对韩信作了非常高地评价,他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萧何说:“大王如果只想做个汉中王,那就用不着韩信;如果您要与项羽争天下,非韩信不可!就看您怎么打算了。”刘邦说:“我当然要向东争天下,哪能老闷在这里。”萧何答:“大王果真决心打回东方去,就得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若不重用,韩信还是留不住。”刘邦说:“那就让他当个将军吧。”萧答:“当将军他还是会走的。”刘邦说:“那就让他做大将军!”萧何答:“甚好!”于是,刘邦当即要叫韩信来。萧何阻拦说:“大王做事一向傲慢无礼,如今封一个大将军倒像叫一个小孩儿似的。如果您要封大将军,就应选择良辰吉日,斋戒沐浴,封坛拜将,那才行啊!”刘邦听从了萧何的建议,开始做各种准备。军中一些将军听说后心中暗喜,都觉得自己能胜任大将军一职。等到举行仪式时,才知道拜韩信为大将军,全军上下都很吃惊。
  读到《史记》这段记述,我深感刘邦不简单,能够从善如流和具备宏大胸怀,拜将之前并未与韩信交谈,也未进行任何考察,出于对萧何的高度信赖就任命韩信为军队最高指挥官,何等的气魄胆识。真是,非凡之人才能办非凡之事。
  年轻的韩信登上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此后的五年,出散入秦、还定关中,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率兵伐魏、破代、举赵、下燕、定齐、灭楚,特别是后来与项羽大军决战,韩信高超的军事才能充分发挥,把项羽包围在垓下,逼迫项羽乌江自刎,为汉朝的建立,立了不世之功。然而过后,一路走下坡路,兵权被夺,心怀愤懑五年,直至被吕后、萧何共谋骗进皇宫,亡于长乐宫钟室,时年35岁。
  韩信的军事才能获得了高度评价,被称为“兵仙神帅”。他的一生从磨难、屈辱到极度辉煌,又突然凋零,世人称颂敬仰他又同情他。
  翻开成语词典,如胯下之辱、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解衣推食、战无不胜、伐功矜能、伪游云梦、背水一战、多多益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功高震主、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国士无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等数十个成语与他有关。我不知道,因一人而产生的成语,韩信是否为历史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