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呛菜滋味长

2025年04月16日 副刊 文章字数:1201 文章浏览数:

黄卫君


  一盘呛菜瞬间被我们一扫而光。有人意犹未尽,掰开馒头蘸着盘子里的汁水,吃得香甜。出了店门,有人嚷嚷着去江滨路的菜摊上逛逛。一路上寻寻觅觅,蒜苗、白菜、莴笋、土豆……这些家常的蔬菜不断从眼前跃过。最后在桥下的菜摊上,看见一个脸色黢黑的老人正将一堆蔬菜收起来,同行的人大呼起来:老汉,把芥菜苔留下,我们买了!
  做呛菜离不开芥菜苔。芥菜是中国一种古老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南北均有栽培。元代王祯的《农书》解释芥菜:“其气味辛烈,菜中之介然者,食之有刚介之象,故字从介。”芥菜因为“其味辛辣,有介然之义”,便成为它名字的由来。在中国,芥菜的栽培地域十分广泛,形成七个主要变种,分别是雪里蕻、榨菜、大头菜、油芥菜、大叶芥菜、皱叶芥菜等。它们都是十字花科芸苔属的草本植物,不过这些变种在形态、口感和用途上各有特点。就像它们在各地方言中的名字,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
  汉中本地有一种芥菜,人称花辣菜。它的叶子披散着,油绿的叶面随意开裂,呈无序锯齿状,与雪里蕻是近亲。还有一种被称作撇连菜的芥菜,叶片宽大得惊人。它是本地土生的芥菜,与根部长着大圆球的苤蓝,算是远亲。汉中本是鸡肋之地,花辣菜和撇连菜这两个穷苦的乡下孩子不择土地的厚薄,生长在贫瘠的地里或是在田埂地坎上逸生。春将尽时,油菜花初绽,菜苔始生。它们的味道辛烈,质地却很细腻、爽脆,叶子是做浆水菜、腌盐菜的好材料。虽然寒酸,风味却很独特,也是享誉一方的美味。
  古人在春天里有吃“辛”通阳的习俗。《本草纲目·菜部》记载:“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旧时,乡村里也吃“辛”,用辛辣的芥菜苔做成呛菜,一是春夏之交没有新鲜蔬菜,二是芥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能刺激人的食欲。
  母亲会趁着芥菜苔还很鲜嫩,赶紧掐一些回来腌泡菜,做呛菜。新鲜的芥菜苔洗净放进开水锅里焯一下,去掉辛辣和苦涩味,青绿的菜苔变成黄绿色,迅速捞出。汉中乡村里把焯水叫做“略”,可见这一过程时间的短暂。攥干水分,放上葱姜蒜末,浇上油辣子和调料拌匀,呛菜即成。夹一箸头,芥菜的涩味尽失,脆爽的口感却在,后味有一丝辛辣和清香。小孩子们刚开始浅尝辄止,后来任呛菜的味道在口腔里冲撞厮杀,风卷残云一般,吃得津津有味。春天便深入人心,成为味觉记忆的一部分。
  如今再吃呛菜,便想起了母亲,不禁怆然泪下。呛菜是母亲最爱的小菜,就着一碗稀粥,吃得酣畅淋漓。三十多年前我上初中的时候,离家很远。周末去学校时要带些盐菜泡菜,装在罐头瓶里,我们称之为“罐罐菜”,吃久了令人生厌。堂姐的婆家在学校不远处,常常唤我去她家改善生活。她做的下饭小菜很好吃,特别是呛菜,每次我带到学校,同学们连哄带抢一扫而光。那时,少年们眼里需要光外,身体里也需要刺激,让血脉偾张,然后一路狂奔。
  现在吃呛菜,是尝鲜、吃辛,是我们告别春天的一种仪式。吃过呛菜,就是暮春,园中菜叶黄,百花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