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司法局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2025年04月17日 专版
文章字数:924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高攀)近年来,留坝县司法局紧扣时代脉搏,坚持用好“望闻问切”四诊法,查明“病源”、找准“症结”、祛除“顽疾”,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治理质效,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性推出矛盾纠纷调解的“望闻问切”工作法。“望”侧重于对线索的搜集整理,“闻”着重于主动倾听群众的心声,“问”重点在于解开群众的心结,“切”关键在于进行说法释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为“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将非诉讼解决机制前置,抓前端、治未病,从“小切口”入手,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为推动全方位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发挥多方协同作用。面对复杂多样的矛盾纠纷,该县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调解格局,切实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一方面,打造全覆盖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立1个县级调解中心,8个镇(街道)调解委员会和76个村(社区)调解委员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8个,形成了健全的县、镇、村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全县“法律明白人”的独特作用,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从全县遴选出760名素质较高、切实能够发挥作用的“法律明白人”。依托“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巧妙融合专业的法律顾问、调解员、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多方力量,以乡镇为节点,以村(社区)为网格,精心搭建起“1+X”调解大网格,有力推动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高效化解和实质化解。
着力打造三条各具特色的调解工作线。第一条工作线是通过“人民调解+法院+检察院+公安”相结合的方式,以此增强调解效率。通过人民调解员与县法院的有效对接,已成功调解10起案件,法院还出具司法确认书3件、调解书8件。第二条工作线则是采用“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村(社)区干部+村(社区)法律顾问+村(社区)政法干警”相融合的模式进行说法释理,从而解决群众的烦心事。第三条工作线是人民调解与普法宣传相结合,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事情,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县将持续深化人民调解工作,抓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抓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筑牢基层治理的坚固防线,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创新性推出矛盾纠纷调解的“望闻问切”工作法。“望”侧重于对线索的搜集整理,“闻”着重于主动倾听群众的心声,“问”重点在于解开群众的心结,“切”关键在于进行说法释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为“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将非诉讼解决机制前置,抓前端、治未病,从“小切口”入手,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为推动全方位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发挥多方协同作用。面对复杂多样的矛盾纠纷,该县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调解格局,切实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一方面,打造全覆盖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立1个县级调解中心,8个镇(街道)调解委员会和76个村(社区)调解委员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8个,形成了健全的县、镇、村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全县“法律明白人”的独特作用,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从全县遴选出760名素质较高、切实能够发挥作用的“法律明白人”。依托“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巧妙融合专业的法律顾问、调解员、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多方力量,以乡镇为节点,以村(社区)为网格,精心搭建起“1+X”调解大网格,有力推动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高效化解和实质化解。
着力打造三条各具特色的调解工作线。第一条工作线是通过“人民调解+法院+检察院+公安”相结合的方式,以此增强调解效率。通过人民调解员与县法院的有效对接,已成功调解10起案件,法院还出具司法确认书3件、调解书8件。第二条工作线则是采用“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村(社)区干部+村(社区)法律顾问+村(社区)政法干警”相融合的模式进行说法释理,从而解决群众的烦心事。第三条工作线是人民调解与普法宣传相结合,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事情,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县将持续深化人民调解工作,抓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抓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筑牢基层治理的坚固防线,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