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山坳里的实干书记

2025年04月17日 专版 文章字数:1196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张轶群


  在留坝县武关驿镇河口村,村民们总爱说:“刘书记的驻村路,是带着咱们奔向‘甜日子’的幸福路。”这个从县城来的年轻干部,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足迹烙印在村里的每一寸土地上,把“驻村”二字写成了“助村”“兴村”“暖村”的实干篇章。
  

接地气聚人心


  村里的老榆树是河口村的“地标”,也是刘欢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刚到村时,党支部开会总凑不齐人,他便把会议搬到老榆树下,摆上几条木凳,让党员群众围坐成圈。“咱不读文件,就唠唠咋让村子好起来。”从医保报销到产业规划,家长里短中,党的政策变成了听得懂的“土话”。63岁的老党员王成海还记得,刘欢蹲在树根旁说:“老榆树能活百年,靠的是根须深、枝叶齐,咱党员就得像这树根,把大伙的心拢在一起。”如今,村里的后备干部跟着他学调解、跑项目。大伙都说:“有事儿找支部,心里踏实。”
  

让资源变“钱景”


  村头的荒河滩变成了垂钓塘,却始终不能成为村里的“聚宝盆”。刘欢盯着鱼塘琢磨,“这么好的资源,咋就不能变成‘钱景’?”他协助村里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00余万元,建起玻璃星空房、荷花鱼塘、水上高尔夫,让功能单一的鱼塘变成朋友圈里的“网红打卡地”。他还协同村集体盘活4个闲置基地,带领农户种植93万筒食用菌。
  更让村民暖心的是,他紧盯困难群体需求,积极对接双联单位,在村里增设了公益性岗位,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村民们都说:“跟着刘书记,心里有盼头。”
  

“五字经”里育新风


  走进河口村,村口的红黑榜醒目:孝顺儿媳夏萍上红榜,奖励10积分换袋洗衣粉;致富能手刘旭东经营民宿,带动脱贫群众务工增收,当季1次加10分。这张“榜单”,浓缩着河口村的“五字治村经”——“孝、勤、和、善、美”。
  在刘欢的动员下,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参与村级建设,将德治与自治拧成一股绳,谁家孝顺老人、谁家带头致富,都在榜上一目了然。环境整治时,他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带着大伙“变废为宝”:旧轮胎刷成彩色花盆摆路边,破陶罐种上多肉挂墙头,河边荒坡撒满格桑花种。最让村民骄傲的是“厕所革命”,全村无害化厕所改造经验上了央视,周边村都来“取经”。如今的河口村,白墙黛瓦映着青山,文化墙上画着乡村故事。72岁的张奶奶说:“现在走到哪儿都干干净净,心里敞亮。”
  

小事之中显担当


  刘欢得知农户潘远明家的200只土鸡卖不出去,就利用端午节点,联系好土鸡销售渠道,帮着宰杀、包装,赶在节前卖完,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村民盖房时和邻居争地界,两家吵得要动手,刘欢赶忙进行调解,划定边界,签署协议,从中午说到天黑,最终让两家握手言和。在刘欢眼中,群众的急难愁盼无小事。正是这些脚踏实地的行动,让他迅速“走进”了河口村百姓的心里。
  如今的河口村,水泥路通户、民宿换新颜、游客络绎不绝。刘欢却未停止脚步:扩建食用菌基地、引进深加工设备……从“外乡人”到“自家人”,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刘欢用脚步诠释初心,让青春与山乡共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