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2025年04月22日 副刊
文章字数:1266
文章浏览数:

刘昱村
我一直喜欢文学,少年和青年时期也写过一些文章,多为散乱和词语堆砌的文字。后来因为工作忙碌,也因为懒惰,将近二十年没有提笔,总找借口说以后不忙了,闲下来再写。还心高气傲地想,自己终有一天会写出一鸣惊人的作品。
2015年,我遇见读书村,看着公众号里每天更新的文章,很是羡慕,重新开始写作。没有想到,年龄长了许多,文字水平并没有见长,反而提笔不知道写什么,憋上一晚上,不过三五行。苦思冥想了几个星期,终于写出了两篇散文,一周后读书村公众号主编丁小村老师选了《南湖的水》作为当天的最后一篇。我很激动,也很忐忑,不停地点开文章看留言和阅读量。因为不自信,根本不敢分享。最终,那篇文章阅读量达到500+,有四条留言。我很知足,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那段时间,我看清了自己写作的底子。丁老师鼓励说,多阅读,多观察,多写作,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
我不再好高骛远,终于沉下心来,利用一切空余时间阅读。每天定时打开读书村阅读,读到喜欢的文章忍不住点赞留言。同时,一本一本读经典,泰戈尔、果戈理、梭罗、鲁迅、沈从文、汪曾祺、余秋雨、贾平凹等作家的散文都是我喜欢的。周末的早晨,我会坐在阳台上大声诵读。这才发现,好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随着意境情感的递增,语言仿佛被赋予了音律,十分美妙。在丁老师的引导下,我又陆续读了卡夫卡、毛姆、马尔克斯等作家的作品;还读了《世纪三部曲》《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高尔基三部曲》等大部头长篇小说以及《雪国》《熔炉》《香水》《追风筝的人》等脍炙人口的当代作品。我认真研读《道德经》《诗经》《离骚》等中国古代经典,在重读经典的过程中,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读《红楼梦》,为此专门购买了脂砚斋点评本,从那些批注中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文字背后的深意,对每一个人物的理解又有了新意,陆续写了22篇札记,也许还会写下去。
中国当代许多作家的作品我也非常喜欢,陆续读了莫言、苏童、刘亮程、李佩甫、迟子建等作家的代表作。当然,我还读了本土作家王蓬老师的《中国蜀道》,李汉荣老师的《河流记》,丁小村老师的《玻璃店》《秦岭南坡考察手记》《大地的初心》等著作。因为是熟悉的作家,他们的作品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阅读,让时间有了质感和厚度。当我抬头看向远方的时候,目光不再空洞,那些山川河流,仿佛和我有了心灵感应。
一边阅读,一边写作,文字和语言便像泉水涌动。我从自己最熟悉的老家、父母和童年生活写起,倒也得心应手。当然,写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过语言关。丁老师经常告诫我们,文章写完了,不要立即投稿,要放几天,反复修改,打磨语言。对于每一个作者来说,语言的凝练和打磨能力,是终生都要学习的。所以,除了阅读,我又开启了听读,把做家务、运动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晚上有时间就做笔记,把一些好的语言,别具一格的修辞,打动人心的描写都记下来,不知不觉,也积累了两大本。
到今年4月,我在读书村发表文章已经十年了。回想这十年,居然是我人生中最忙碌,最充实,也是最从容的十年。我好像走进了一所学校,这里有老师,有同学,大家阅读、写作、交流,凡是坚持下来的作者,都有了沉甸甸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