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本报讯(通讯员 宁宣)宁强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该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健全完善“三级书记主抓、党委政府同责、四套班子共管”推进机制和“六方责任”体系,形成了县委、县政府统筹谋划、部门单位齐抓共管、镇街村推动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县上162家定点帮扶单位选派驻村干部356人,脱贫村、易地搬迁安置村(社区)全覆盖。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对口帮扶,去年实施苏陕协作项目9个,总投资9170万元。扎实开展消费帮扶,通过企业“线上线下”销售、职工采购等方式,累计销售农产品金额达1.32亿元。县上安排使用各级衔接资金23001万元,下达项目160个。
为切实提升产业就业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该县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培育壮大中药材、食用菌、茶叶三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畜禽养殖、蔬菜、果业、烤烟、水产等地方特色产业,构建了以主导产业为引领、特色产业为补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了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了一批“五个农业”示范园,推动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全县发展中药材25万亩(去年新发展6.6万亩,其中天麻5万亩),茶园总面积18.11万亩,去年生产干毛茶1.05万吨,发展袋料食用菌7700万袋,种植羊肚菌6580亩,椴木食用菌20万架。去年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15亿元,新开工实施巩固衔接产业类项目72个,建成了阳平关天麻产业园“两菌”生产基地、天麻国际交易中心、天麻新型高产菌包栽培基地、大安智慧农业产业园、玉皇观茶旅融合示范园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采取产业增量补贴、项目带动、园区覆盖、集体经济分红、小额贷款贴息等措施,多渠道促进了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为抓好稳岗就业保增收,该县突出“外输内扩”两条线,抓住搭建劳务平台、点对点劳务输送、做好用工服务“三个点”,加强脱贫劳动力就业培训,规范公益性岗位使用管理,持续深化苏陕劳务协作,开展“点对点”免费输送农民工务工就业。去年兑付一次性交通补贴20621人731.73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585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137人68.5万元、一次性求职补贴240人12万元,就业见习补贴38.24万元,组织就业见习12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2968人,建社区工厂12家、就业帮扶基地47家、非遗工坊1家,共吸纳就业2371人,全县实现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稳岗就业46701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4957人的103.88%。依托“1+7”后续扶持政策体系,聚焦全县53个安置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5783户19396人搬迁群众劳动力稳岗就业、稳定增收。
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该县去年持续优化基础设施条件,组织200个行政村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完成105个。落实衔接资金422万元,对16处农村供水进行巩固提升,改善提升1.1万人民群众饮水质量。新开工衔接资金交通项目33个,其中通组路硬化项目31个72.4公里,水毁修复项目1个,便民桥3座;完成安防工程480公里,改造危桥16座。新建5G基站20座,累计开工配电网改造15项。全县200个行政村沥青或水泥路通达率、安全饮水率、电力入户率、4G网络覆盖率均达到100%。县上持续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实施了西城小学、广坪镇中心幼儿园、县职教中心教学楼改扩建和宁强县天津中学维修项目,全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县级综合医院、18家镇(街)卫生院、198个行政村卫生室功能设置、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全部达到基本医疗有保障标准。全县18个镇(街)、213个村(社区)全面实施了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100%。县上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开展“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垃圾转运体系建设、绿化美化,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努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县48个村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全县共有农村卫生厕所73461座,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16442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24%;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了“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垃圾处理统筹机制,全县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的自然村组1672个,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达到100%,其中自然村有效治理率达到96.14%。县上大力实施“千万工程”,建立了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千万工程”推进机制,成立了“千万工程”工作专班,组织召开“千万工程”现场观摩会、培训会、推进会,印发了《实施方案》和《责任清单》等,夯实工作责任,推进工作落实,已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5个,去年计划创建的省级示范村7个、市级重点村10个已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