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兴州古蜀道(一)
2025年04月25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933
文章浏览数:

周吉灵
兴州,今略阳,秦汉置沮县,曾设兴州、沔州、南秦州、东益州、武兴郡、顺政郡、盘头郡、落丛郡等建置,扼故道与东西汉水、嘉陵江要津,为南北蜀道总汇口,陇鄂东西连襟带,历史在此地留下了丰富多彩蜀道遗迹。
故道是关中入蜀最早的蜀道,又名散关道、陈仓道、嘉陵道、青泥道等,因过境蜀道要津略阳县随时代变迁颇多,从上古至清代至少有故道、沮水道、陈仓道、祁山道、青泥道、嘉陵道、陈平道、郭公神道、三川古道九条蜀道围绕故道附近盘折缠绕。因此《史记》载“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
2025年2月下旬至4月初,我与陕西考古研究院李伟涛、毛凯民等学者以及甘肃省考古研究所郑国穆,四川考古专家黄家祥、唐志工、张巍林等专家就略阳县境内蜀道进行了系统考察。此举乃是近年来对略阳县古蜀道最全面的考证。
(—)故道遗迹 灿烂辉煌
故道不同时代名称变迁颇多,如陈仓道、散关道、青泥道、白水路、沮水道、嘉陵道等。盖因沿线要地、关隘、山岭及河流险阻与郡县设置、交通变迁、人员交流而更名。故道因古老和经过周秦时设故道县(今陕西凤县)或经故道水而名。
故道从周原、陈仓起,沿扞水(今清姜河)西南行,至大散关沿故道水过故道县西行,经过今两当、徽县、成县至武都郡,即今甘肃西和县洛峪镇,交祁山道后通阴平道。然后折东南沿西汉水方向从成县镡河越过西汉水,到今康县白马关到窑坪河,至陕西略阳越木瓜院分水岭,沿秦家坝河达罝口,过郙阁桥经略阳县城出东渡河,过煎茶岭到古沮县,顺沮水道从沮水口连接金牛道,最终到达成都,长约两千公里。
如今,故道上仍然遗留有大散关、故道县、下辨、武都郡、西狭摩崖石刻、散关(七防关)、郙阁摩崖石刻等遗迹或遗址。
考察第一天,从略阳县城出发逆嘉陵江西出故道10公里,从西岸沿江边险峻羊肠小道,徒步3公里,来到了东汉郙阁颂遗址、郙阁桥遗址及遗存古砭道上进行测量、飞拍、绘图和辨析。随后,又折返嘉陵江东岸,登临白崖砭栈道,攀岩冒险,对白崖砭栈道进行了详细系统考察,最后从罝口到康县散关达成县界镡河古渡,自西汉水返回略阳县城。
我们一行踏访发现,故道沿线遗迹斑斑可见。新发现了略阳县析里砭郙阁桥20余栈孔、郙阁石砭道3处20余米、小白崖10多个栈孔及白崖砭栈桥遗存。栈孔多为方形,偶有圆形和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