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里的珍珠
——我的三国阅读札记
2025年04月25日 小作家
文章字数:753
文章浏览数:
洋县南街小学五(2)班 陈俊含 指导教师 窦丽
当我翻开泛黄的书页,三国时代的烽烟便从字里行间升腾而起。罗贯中先生用蘸满墨汁的笔尖,为我们勾勒出1800年前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曹操在青梅煮酒时锐利的眼神像出鞘的宝剑,诸葛亮轻摇的羽扇下藏着惊心动魄的空城计,这些场景就像老电影胶片,在我眼前一帧帧鲜活闪过。
最打动我的,却是书中那些穿草鞋的普通人。头裹黄巾的张角三兄弟原本只是采药治病的郎中,却在“苍天已死”的呐喊中点燃星火;涿县城楼下,卖草鞋的刘备、推豆腐车的关羽、杀猪的张飞,三个素昧平生的汉子在桃花纷飞中立下誓言。这让我想起爷爷烟袋锅里飘出的老话:“乱世里的情谊,比赤兔马的鬃毛还亮。”
但历史终究不是茶馆里的评书。当我在《资治通鉴》里发现赤壁之战真正的统帅是周瑜,华雄实际死于孙坚刀下时,突然明白了老师说的“读书要像蜜蜂采蜜”。演义故事是甜美的花蜜,而真相则是沉淀的蜂巢。就像啃核桃,既要享受敲开硬壳的乐趣,更要品味果仁的清香。
在这些泛黄的字句间,我捡到了先人遗落的智慧珍珠:刘备携民渡江时,江风把他“民为贵”的箴言吹进我心里;关羽失荆州那夜,骄傲的麦城月光至今仍在警示后人;当五丈原的秋风吹灭诸葛亮的命灯,“鞠躬尽瘁”四个字突然有了温度。原来这些古老的故事,一直在为我们掌灯。
合上书卷时,窗外的麻雀正迎着阳光掠过蓝天。书里那些刀光剑影已经遥远,但张飞吼断的当阳桥石,至今还在时光长河里溅起涟漪。历史不仅是英雄的史诗,更是无数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用生命写就的厚重诗行。
编辑点评:文章以“竹简里的珍珠”为喻,视角独特,将三国历史与个人感悟巧妙融合。语言生动鲜活,比喻精妙,如“曹操的眼神像出鞘的宝剑”极具画面感。既有对英雄的刻画,又关注到普通人物,展现了历史的多元性。结尾升华主题,体现了小作者对历史的深度思考与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