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8年深耕,勉县周家山镇大成电子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大电流电感产品自动化生产企业,带动周边350余人就业——
家门口的“梦工厂”
记者 何娜 文/图
在无尘车间柔和的灯光下,工人们全神贯注地检测着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
明亮的厂房内,辛景正熟练地检测电子元件,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以前只能背井离乡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挣上踏实钱!”4月24日,在勉县周家山镇大成电子就业扶贫社区工厂,100余名工人和辛景一样,专注地操作着仪器,巧手在机台间穿梭,为美好生活奋斗着。
一声清脆的“咔嗒”响起,于红霞将外观无瑕疵的元件整齐码放。曾是超市收银员的她,如今已成为厂里的资深员工。“现在车间环境好,多劳多得,每月能挣三千多元,还能接送孩子。”于红霞感慨,这才叫安心生活。
这样的转变始于2016年1月。当时,汉中大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团结新村移民安置社区建立了全县首个扶贫工厂,创新采用“企业订单+社区代工”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也为搬迁群众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为帮助零基础务工人员快速上岗,工厂实行“师徒制”培训,由熟练工手把手教学,确保7天内掌握基本技能。辛景就是通过这一模式,成功从家庭主妇转变为技术成熟的工人。
历经8年的潜心耕耘,2024年10月,该公司将广东生产基地整体回迁,入驻海勉协作双创产业园。新建的9500平方米厂房内,配备9条全自动电感生产线、6条电感器生产线,以及300台(套)包括全自动绕线机、自动点胶机、全自动上锡机等在内的先进设备,带动周边350名群众就业,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大电流电感产品自动化生产的企业,并成功跻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在原有规模基础上,今年新投入的第12条全自动电感生产线及4条电感器生产线已顺利投用,使得日产量从原来的50万件激增至83万件,产能显著增长66%。一季度,总产值突破2100万元,同比增长44.7%。”公司技术部负责人李良说,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计划再建20条加工芯片电感电子元器件生产线,并引入100台(套)高端精密设备。届时,这20条新生产线将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壮大注入新的活力。
暮春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设备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新员工们在自动化生产线旁,跟着师傅学习操作技能。这座扎根乡土的社区工厂,正用科技与关怀编织着更多人的幸福生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