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文学的根本

2025年05月13日 副刊 文章字数:1082 文章浏览数:

王蓬


  眼下媒体繁荣,每日诗文万千。深信都有同感:早上刚读晚上就已无忆,除非确有真知。其实无论如何变化,文学仍有恒定规律:佳作一定是厚重的生活、深入的思考、高超的艺术、出色的文字等诸多方面的结晶,带着作家强烈鲜明的个性、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才能让人留下记忆。
  如果说画家功夫在笔墨,那么作家功夫一定在文字。文字才是文学根本。文字绝不仅仅是叙事、写人、描景、把事情讲述明白;而要成为审美对象:简洁、生动、传神,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性,让人在阅读时就感到愉悦、受到感染,因而引发联想。没有这个基本功,搞创作就是一句空话。那么,怎样才能练就这个基本功?
  首先,要修辞立诚。写任何作品,必须源于生活,真实可信。我的体会是:用简朴的文字表述真情。不仅作文,还求做人。若无真诚,人必虚伪,文必轻浅。仅是修辞,乃是其表,根本在于事真、情真、意真。不虚妄、不夸张、不溢美、亦不避讳。小说可以虚构,散文务求亲历。只有亲历,才会有现场感、有亲历亲闻感,才会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其二,要言之有物。文章叙事、写人都须实有其事、实有其人。要具体实在,不能下笔千言,天马行空,既无所指,又空泛无物。当然,描写的对象可以联想、可以延伸、可以大规模地概括生活中的事件和人物,但目的却是为更真实地反映生活。
  三要精益求精。常言:文章是自己的好。敝帚自珍,也属常情。但为不断提高水平,写完不要急不可待手指一弹发朋友圈,以获点赞为荣,除了满足虚荣心于文学无益亦无关。作品写好放两天,沉淀一下,再读,会发现许多毛病:有些地方需要补充,使之完善充实;有些地方读着别扭,注定是多余臃肿;要毫不留情地删去多余的段、句、字乃至标点,这个过程其实很享受。只有对每篇作品的布局都反复选择,情节不断推敲,文字精雕细刻,直到找不出毛病才发出,这其实也是在不断打磨提升自己的写作功力。
  当然,文字只是表达手段。要搞创作,还必须长期不懈地在阅读中提高修养。时刻都用一种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了解、认识、体会生活中的一切,丰富感受,增加积累。要有自己明确的艺术追求,不管写什么,都首先应该是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要真实和可信;内容应开阔和丰富;文笔要简洁和优美。通篇力戒直露和概念,思想苍白和平庸。着力开掘褒扬人性深处的那些美好的一面:正直、善良、诚挚、有正义感;而对邪恶、阴暗和无耻则无情地鞭挞。人们为什么需要文学?就是因为文学作品能唤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即使陷入艰难辛酸的困境也能对生活产生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我们动笔时如果提醒自己,注意修辞立诚、言之有物、精益求精这三点,再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写作一定会上个台阶,何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