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温度为文旅发展增分添彩

2025年05月15日 要闻 文章字数:807 文章浏览数:

本报评论员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我市部分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核心商圈夜间客流量较平日增长245%,景区周边出现“民宿热”“餐饮热”……面对火爆的文旅市场,诚意满满的“人情味”展现了汉中人的热情与担当,这座千年古城的厚度与温度得以彰显,游客在此也真切感受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
  要如何长久留住这份“人情味”,让汉中的“热度”不减,真正长“红”?值得深思。只有个人、政府、社会全方位发力,不断培树文明新风,涵养城市“精气神”,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共同托举这座城市的“待客如亲”,才能将深藏在汉中人骨子里的这份厚道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愿意来到这里、留在这里。
  让凡人微光成炬,以文明之美涵养城市“精气神”。要主动融入“厚道汉中”的善行接力,以小善举传递大温暖,将善心善行付诸行动,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善用典型,为榜样点赞,以实际行动加入传递温暖的队伍,共同绘就更加和谐、美好的温情城市画卷。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以有口皆碑换取城市长红流量。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践行“以游客为中心”和从细节处入手的服务理念,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提升城市旅游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智慧服务能力,以更有力度和温度的举措,让游客来得顺心、玩得舒心、住得安心。要以法律依据为前提,适度让渡城市公共资源,通过精细化、人性化的公共服务,兼顾“法理”与“人情”,把城市治理的“人情味”转化为吸引游客的“软实力”。
  善用城市文化,深挖特色资源,用“城市温情”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用好优势旅游资源,守正与创新相结合,深度挖掘新产品、新业态,守住独具汉中特色的城市烟火气和吸引力。要强化全员服务理念,人人都是志愿者、引导员、指挥员、服务员,主动当好“东道主”“活地图”,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要将旅游服务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建立服务联勤机制,对提供志愿服务的商户和个人给予奖励,真正做到用“城市温情”更从容地接好文旅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