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撑起家 自强敬业扬美德

——我市“最美家庭”群像诠释新时代家风力量

2025年05月16日 家庭 文章字数:2376 文章浏览数:

记者 曹娜

编者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文明的缩影。在“5·15”国际家庭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深入基层,走访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汉中家庭。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
  镇巴县王克瑛数年如一日侍奉老人、抚育幼子,留坝县罗英一家扎根乡土、勤劳致富,汉台区“双警”夫妻伍强、赵克奕舍小家为大家,这些家庭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建设不仅关乎个人幸福,更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每个家庭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让我们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家庭中汲取力量,共同培育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天汉大地寻常巷陌间,一组新时代家庭群像正点亮文明之光——他们中有用十几年青春为三代人撑起晴空的农村妇女王克瑛,有带领乡亲在“共富”大道携手奋进的罗英夫妇,还有用双倍警徽光芒守护万家灯火的“双警”家庭伍强夫妇。这些平凡家庭,正在用最朴实的坚守展现“孝老爱亲、自强励志、敬业奉献”的时代家训,展现了新时代家庭文明新风尚。
  

柔弱肩膀扛起三代人的希望


  面对夫家艰难的家庭处境,她以超越常人的勇气扛起生活重担,照顾多病的公公婆婆;面对失去父母照护的幼童,她无怨无悔当起孩子们的“妈妈”,主动抚养侄子侄女十几年——在镇巴县巴山镇栗子垭村,提起王克瑛,村民们交口称赞。

  王克瑛耐心地给久病卧床的婆婆喂饭。 受访者供图

  2005年,王克瑛嫁给陈光发前,就知道了公婆体弱多病的家庭情况。但她说:“只要一家人团结,日子就能过好。”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婚后夫妻俩分工明确,丈夫在外务工挣钱,她在家孝敬公婆、照顾子女。虽是刚过门的新媳妇,她却从不抱怨、尽心尽力照顾老人。公公患有高血压、痛风,她去镇上买药、送药风雨无阻;婆婆因胃病卧床不起,她送水喂饭、端屎接尿。老人手术住院时,也是她一个人通宵照看。
  2008年,大伯离婚后外出务工,留下5岁侄女和2岁侄子无人照料。王克瑛将两个孩子接回家,像对待自己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平时,四个孩子的吃穿用度一个标准。侄子从小体弱多病,家里养的母鸡生了蛋,她就攒起来煮给侄子吃。
  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几口人的生活开支全靠丈夫和大伯每月寄回来的生活费。公婆吃药要钱、抚养四个孩子开销很大,日子过得紧巴巴。作为留在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她就四处打工补贴家用。扛水泥、搬砖头,干完重活又赶着接孩子放学——街坊感叹:“全村找不出第二个把侄儿侄女当亲儿女养的婶婶!”孩子们常说:“是幺妈(妈妈)的青春,换我们长大成人。”
  “最难的时候熬过去了,往后都是幸福”——王克瑛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身体力行演绎“孝老爱亲”的真谛,在平凡中绽放出动人的光彩。
  

勤劳兴业共富花开满山村


  最美家庭,各美其美。在留坝县火烧店镇烧房坝村,“三秦最美家庭”罗英家庭,这个以“勤劳致富”为家训的山村农家,用劳动之美,诠释了新时代农村家庭的自强不息精神。

  罗英一家三口的幸福合影。 受访者供图

  在烧房坝村,不少人家中都种植土豆。个头大、品相好的或卖或食用,个头小的往往被村民喂了猪。心思活泛的罗英看到了暗藏的商机。2005年开始,她收购几万斤小土豆加工成干土豆片,“变废为宝”带动村民增收。“农闲人不闲,勤劳才赚钱”是这位县人大代表常挂嘴边的话。2014年,她和丈夫王小平创办“山味集”农家乐后,又带动镇域七八家农家乐兴起。2016年,她主动学习稻草人编织技术,组建巧手编织团队带领姐妹增收。2021年,她与丈夫率先投资70万元改造民宿,带动全镇发展民宿20余家,形成集群效应。
  “英姐的手艺从不藏着掖着。”村民们这样评价罗英。面对上门求教的新民宿经营者,她总是倾囊相授。谈起自己的妻子,王小平憨厚地说:“她这人就是个热心肠,见不得乡亲走弯路、受损失。”“日子越来越好,多亏家人支持和政府好政策”——罗英的笑眼里,映着美好生活的希望。
  罗英夫妻俩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庄稼人,但是在子女的教育方面,他们十分重视。儿子王宏回乡创业,在父母“爱国尊老、诚信互助”的言传身教下,会水电工手艺的他成为村里的“水电义工”,义务为留守老人解决生活难题。如今,这个曾经济拮据的家庭不仅通过勤劳奋斗实现了产业升级,更培育出知感恩、懂回报的下一代。
  依靠勤劳的双手,罗英一家不仅实现了从“土豆片加工”到“民宿经营”的产业升级,更用“传帮带”的朴实行动,在秦岭深处书写着新时代农村发展的蓬勃生机。
  

“警警”相依写就家国情怀


  在汉中市公安局汉台分局,有这样一对特殊的“双警”夫妻:丈夫伍强是市公安局汉台分局滨江路派出所负责人,妻子赵克奕是市公安局汉台分局汉中路派出所负责人。他们用双倍的坚守,彰显了新时代五好家庭“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新风尚。

  伍强家三代同堂的全家福。 受访者供图

  从警25年的伍强始终奋战在基层一线,近年来针对辖区高校电信诈骗高发态势,他创新开展“警校联动”反诈宣传工作模式,带领团队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等方式,使师生们对刷单诈骗、冒充客服等常见骗局形成“免疫抗体”。在他的努力下,辖区电诈发案率显著下降。
  妻子赵克奕则是同事眼中的“拼命女三郎”。从破获汉中首例冒充他人骗领护照案件,到创新开展“一标三实”工作法;从挺着孕肚下乡取证,到智擒摩托车盗窃罪犯,这位荣膺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的女警总说:“穿上警服就要对得起头顶的警徽。”工作之余,她还积极参与反诈、妇女权益保护等主题微电影拍摄,用新媒体助力普法宣传。
  双警家庭的特殊性,让这个家更懂得珍惜团聚时光。每逢周末,夫妻俩总会抽空陪伴年迈的父母和女儿。在言传身教中,女儿伍怡霏延续着父母乐于助人的家风。这个团结和睦的家庭,用互相理解支持化解了聚少离多的遗憾。
  家中珍藏着夫妻二人的三等功奖章,与“十佳天汉卫士”“优秀公务员”等证书整齐陈列。但对他们而言,最珍贵的荣誉是群众那句“有困难找警察”的信任。正如赵克奕所说:“我们只是做了警察该做的事,而家庭给了我们双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