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水洞子

2025年05月23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666 文章浏览数:

吴学宏


  进镇巴县城数年,多次听闻北郊水洞子芳名,只缘身困城中,一直未曾谋面。
  一个周日,柳絮渐欲迷人眼,风日晴和,骑摩托车行驶在新修的公路上。公路整洁干净,比过去开阔了许多。
  约三公里后,在一老人的指引下,车头一拐,向右上了一条通村水泥路。老人、妇女闲适地坐在门前歇息,道路多急弯。
  “莺鸣一两啭,花树数重开”,一户人家的檐前樱花烂漫,多重粉红花瓣绚丽如彩霞。
  峰回路转,人家逐渐多了起来,一长排两层新洋楼耸立在小河对岸。山边一大块梯田,油菜花开得正盛,虽比不上汉中盆地万亩油菜花海的大气,却有山间小品的雅致。把摩托车放在一开阔处,徒步前行。
  上山坡度不大,路旁树木繁多,多为亭亭如伞盖的翠绿柏树。走在树荫下,十分地惬意凉爽。路边有多个一米见方的水泥砌的水池,一竹筒伸出,为纯天然山泉取水点,供过往游人取用。路旁有水泥桌,配四个小凳,设施虽然简陋却是有心之举。路边树丛中,小孩子在荡秋千,三五大人在树下铺起野餐垫子休息。
  路穷终见一天然大溶洞,洞高七八米,宽十余米。洞口一土筑断垣残壁孤立。相传张飞大军不慎掉下大旗,在“捞旗河”捞起湿淋淋的军旗在此山间平坝晒干,故名“晒旗坝”。进洞是一个能容几百人的大厅。水从半人高的峭壁流下来,壁沿满布青苔,形成一个清澈澄明的大水池,地表钙化形成三层阶梯状水池,水芹丛生。流水下的石壁晶莹剔透,呈黄、绿、褐、红、白五彩,非常的湿滑,从洞旁左侧攀援可上第二层阶梯。沿洞壁右手小径可前行十余米,再往里,幽暗遥不可测,凉气直冒阴森恐怖。
  遂出,洞外乱石嶙峋,山体形状怪异狰狞。抬眼,丽日中天,山木葱茏,好一派暮春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