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汉南书院(上)
2025年05月23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2122
文章浏览数:

黄建中
位于汉中中学巷西端的汉南书院,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到民国末年,一直是汉中之最高学府。
一
汉南书院创始于哪一年,创始人是谁?曾有两说,一说归于清康熙初年汉中知府滕天绶功绩,其出自光绪二年知县赵聿灏《重修书院碑记》;另一说出自清嘉庆汉中知府严如熤《续修汉中府志》。对这两种说法,曾在民国十一年(1922)出任书院校长的康耀辰先生认为,光绪年间的赵聿灏知县去康熙远,其说出于传闻,而无确据;而嘉庆年间的严如熤距康熙近,而且严知府贤明严谨,在其所修的《续修汉中府志》中述明康熙年间汉中知府滕天绶的功绩,即滕公修复学舍,系县学与府学,但非书院。严志中的《学校志》云:“汉中旧无书院,乾隆初年,郡守朱闲圣偕南郑令侯天章,就北城废祠创斋舍,缮门垣,集诸生讲习其间,额之曰汉南书院。副使岳礼首购学田,抚军崔公助军三百,郡县共襄其事,置腴田一百余亩。”据此,可认为此为汉南书院之始。也就是说,是乾隆四年(1739)府、县共襄盛举,建立起汉中府书院的。这里要记住的名字是:汉中郡守朱闲圣,南郑县令侯天章,副使岳礼,抚军崔公。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康熙年间滕天绶办学的功绩。但让笔者惊讶的是官至陕西兵备道、给汉南书院首购学田的岳礼,是一位带兵的满族人,却诗、书、画俱佳。多年前,我在秦岭中的连云栈道上一个名叫心红峡的地方,看到过他书写的碑刻,以后也看过他画的山水,读过他写的诗,笔致雅秀,气运幽深,汉学功底如此之深,哪象一个纠纠武夫,让人感叹不已。到了嘉庆元年(1796),从湖北蔓延至陕南地区的白莲教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一时间兵荒马乱,汉南书院被迫停办,师生星散。书院校舍成为军营甚至马车店。嘉庆四年,陕甘总督松筠来汉中督师,下令书院开学,在干戈未休之际,又能听见书院读书之声。但松筠离开汉中后,书院又归沉寂。
二
嘉庆十三年(1808),一位年近五旬的湖南溆浦人来到汉中出任知府,此人为严如熤。在汉中有清一朝的官宦中,这是一位至今还能处处看到他当年政绩的清官、亷官、能官。在汉中为官的十三年中,他的足迹踏遍了汉中的山山水水,平乱、修城、修路、修史、兴学、兴修水利,几乎每一项惠民工程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清史稿·严如熤传》是这样评价他任汉中知府的功绩的:“……兵燹后,民困兵骄,散勇逸匪,心忧未革。如熤联营伍、立保甲、治堡寨,问民疾苦。兴劝农事,行区田法,教纺织,使务本计。修复褒城山河堰及城固五门、杨填二堰,各灌田数万亩,他小堰百余,皆履勘浚治,水利普兴。复汉中书院,亲临讲授。”严如熤来到汉中后,看到汉南书院凋敝,校舍水淹倾圮,深感痛心,于是自已出钱购书院西边王姓之地,改建大门、二门,增修斋房十间,仓二间,建文昌祠、奎星阁二重,并将倾圮的房舍修整一新。为了书院能持续发展,他还让南郑县令杨大坦将一些官属荒地、房屋划归书院所有,出租得利以养书院。并带头捐银,共筹银一千五百两,存当铺生息,作为书院经费。同时仿湖南岳麓书院、关中白鹿书院制度,重新制定书院条规,清厘出学田坐落、地名、租课数目以及书院在当铺、商号所存本金和生息情况,一一记录在案,并录入新编的《汉中府志》之中,以存永远。请名师,招生童,并亲往书院为学子授课,汉南书院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更可贵的,严如熤考虑汉中地处巴山、秦岭之间,清时士子会试京师将趋三千多里之遥,乡试去省城来回也有一千数百里。书院学子多为寒士,往往以关山迢递,囊中羞涩而窘步。于是给书院立下规据,从学田租金中单列出专项经费,作为贡举者北上之旅费,自始,至清未科考废除,汉中共有数百名考生得到资助,并有222名考取上功名。三
清道光九年(1829),汉中迎来一位来自云南大理云龙县白族知府杨名飏,这也是一个爱百姓、官声好的官员。在汉中任职期间,劝农桑、兴水利、禁杀耕牛、重徳教、修书院、崇节烈、平匪邪、救水灾、修道路,而且非常重视教育,后来官至陕西巡抚。在严如熤的基础上,杨名飏又为汉南书院购地五亩,建屋二十间,同时重修了中梁书院。杨名飏还对各县的考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改建,给考生创造宽敝明亮的考试环境。在他的《重修汉中考棚号舍记》中云:“汉中十一学考棚旧系草庐,南郑郭明府嵩易以瓦屋,迄今五十余年,生童加多,东西号几于手不能叉,膝不能容。又以屋矮檐低,日未入砖,而已朦胧不可辨矣,诸生苦之。余目击愀然,思为改作。南郑王明府光宇、城固俞明府逢辰力赞其成,各劝好善之士捐银一千三百金。台基筑高二尺,间架推广五尺,廊檐加长一丈二尺,柱则易以大木,檩则代以过梁。两厢增四舍凑成十有八间,共得一千八百座,新制桌凳五百七十具。从此跻之爽垲,俾多士于几明窗之下,忘其寸晷风檐,得以纵横笔阵。”有趣的是,道光四年(1824),还在汉中某县当县令的他在母丧丁忧回云龙石门乡期间,倡导修建了沘江上的石门铁链桥。桥修成之后取名“青云”,并在崖壁上复刻了曹操在汉中的刻石“衮雪”,这是一种汉中情结,一种文化的交流。因为三国时曹操在石门崖壁上题写了“衮雪”二字,青云桥今天已成为云龙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有一段历史记录需要勘误,汉中钟楼并非清嘉庆十八年间修建,而是杨名飏在道光九年,也就是他上任汉中知府干的笫一项工程。杨名飏曾著文详述修建钟楼的过程:道光九年,共捐钱两千缗,历时七月建成,名之“大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