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锁关镇创新打造基层治理体系

2025年05月28日 县区亮点之多彩汉源 文章字数:1294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张芮菡)宁强县铁锁关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四全调解+菜单式服务+双轮驱动”基层治理体系,通过构建“排查+调处+化解+预防”全链条闭环,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基层治理经验。
  构建“四全调解”机制,织密矛盾化解立体网络。该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排查体系,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全面排查,确保不留死角,重点聚焦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经济债务4大类纠纷,建立动态台账,确保隐患清仓见底,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线索74条,预警率达100%。推行“事前预防—事中调解—事后回访”全周期管理模式,确保调成的矛盾纠纷调解协议履行到位,当事人“事心双解”,未调成的纠纷稳控管控到位,现已实现协议履行率100%。调动镇村干部、派出所、法庭、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级能人等多方力量,形成调解合力,参与矛盾纠纷的调解过程,发挥群众自治的作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调解”的良好氛围。打破村域、行业领域限制,建立跨区域、行业领域的联动调解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领域之间得到有效协调,今年以来针对山林权属、跨村工程等复杂纠纷,组建专项调解组4个,召开联席会议5次,成功化解历史遗留问题3件。
  创新“菜单式调处”模式,实现精准高效服务。该镇通过镇村组定期排查上报、群众自主反映、派出所法庭信息互通、12345热线工单等“线上+线下”诉求反映渠道,确保群众诉求“即发现、即受理”。镇综治中心设立“矛盾分析研判室”,按照矛盾风险等级建立“三色预警”机制,配套组建山林土地边界、婚恋家庭、损害赔偿和其他类别4个专业调解组,实现精准分类处理。建立“周研判、月调度”机制,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和类型,经镇党委每周研判分析后,精准匹配能够稳得住局面的领导去牵头负责,能够解得开结的干部去全力化解,能够说得上话的群众去协同处理,今年通过派单制已化解土地森林草场等疑难纠纷31起。
  完善“过程管控+正向激励”双轮驱动体系,夯实善治根基。该镇以综治中心收集到的各类矛盾纠纷为重点,经周研判会分析后,填写交办单,移交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进行第一轮调处化解并及时反馈调处情况。调处成功的及时销号,未调处成功的由综治中心专职调解员再次调处,直至调处成功或稳控到位,确保责任到人、到事,工作落到实处。镇上结合乡村振兴和“千万工程”示范创建工作,将矛盾纠纷预防纳入乡村振兴积分制管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将“邻里和睦”“与人为善”“依法办事”等内容量化为分,作为“红黑榜”的重要依据,积分与集体经济分红直接挂钩,设立“善治先锋榜”公示典型,大大提高了村民自我约束效果。制度实施以来,家庭邻里纠纷同比下降5%,马家山、河湾等4个村实现“零上访”,村民参与调解志愿服务达40余人次。
  通过“四全调解+菜单式服务+双轮驱动”的系统化治理创新,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转型升级,不仅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更培育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共同体。有效缩短了矛盾纠纷化解周期,降低了调解成本,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零越级访”“零民转刑”的双零目标持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