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乡村一线的水利“护航人”

——记南郑区牟家坝水利管理站站长王春成

2025年05月29日 要闻 文章字数:1103 文章浏览数:

记者 乔妍 周航 熊峰


  因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我市部分镇村面临生活生产用水困难。牟家坝水利管理站站长王春成带领13人服务队,每日驱车近200公里,穿梭于所负责片区的4镇56个村,用脚步丈量每一处水利设施,以行动守护着乡村一线的农业“命脉”。
  

清晨:水库边的“倾心指导”


  清晨6点,王春成按前一天约定好的时间,已抵达湘水镇华严寺村的小岩水库。这座总库容192万立方米的水库是周边农田的“命脉”,他仔细检查出水口流量,叮嘱水库管理员:下游湘水村两个高海拔村民组全靠这里供水,必须保证每天8000立方的供水量,既要满足大牲畜饮水,也要让秧田“喝上水”。
  沿着北干渠巡查至一处塌方点——这里因山体滑坡曾阻断渠道,前日刚清理完300余方垮塌土石。他仔细检查加固情况:滑坡体容易二次垮塌,一定要每天来检查。确认无误后,他又赶往两公里外另一处正在施工的塌方点。竹林掩映的沟渠里,四五名工人正挥锹清淤,他跳下沟渠查看进度:这段清淤今天必须完成,明天集中力量疏通下一处。
  途中,几位村民围上来询问放水时间,他耐心回应村民:大家放心,6月5日前所有渠道畅通,保准不耽误大伙插秧。
  

正午:高山上的“送水队长”


  晌午时分,王春成随送水车来到湘水镇海棠寺村海拔779米的吴汉忠家。吴汉忠所在的12组是全镇缺水最严重的区域,家中的水龙头已放不出水。“这几天天干,镇村每天都有车送水,今天送的水我一个人能吃三四天!”吴汉忠将清水接进大铁锅,王春成却盯着手机里的卫星地图沉吟:地势高的村组光靠应急送水治标不治本,得加快机井建设。
  在法镇新店村堤坝上游百余米处,一座直径3米、计划深度15米的抗旱大口井正加紧施工,目前已打至6米岩层。王春成反复检查井口防护措施,叮嘱工人做好保护,上下井时不要着急。“堰口原来建有抽水站,上水管和抽水机房都是好的,只是渠道引水不稳定,我们勘察后确定在这里建一眼大口井。”王春成介绍:“这口井预计6月15日完工,建成后能为附近130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和抗旱应急供水。”
  

傍晚:装在心里的“民心账本”


  暮色渐沉,王春成手机不断弹出消息——辖区11座水库蓄水量、4条河道引水数据、56个村插秧进度实时更新。王春成指着“蓄、引、提”三策并行的供水方案解释:拉长插秧周期至29天,实行轮灌制,让每个田块都能应灌尽灌。
  数据显示:通过水库放水、河道引水和机井抽水,片区已保障2.07万亩农田完成插秧。他展示着计划表:10余公里干渠已维修完毕,9个新建供水项目正在提速。
  “我们守护的不只是秧苗,更是群众的信任。”夜色中,王春成结束工作踏上归途。车灯划破乡道时,仪表盘显示今日行程已达187公里。这位乡村一线“水利护航人”知道,在夏插收官前,这样的奔波还将持续——因为每一公里行程,都连着老百姓饮水安全和农田收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