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端午

2025年05月29日 副刊 文章字数:936 文章浏览数:

韩景波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传说最早源于上古先民的龙图腾祭祀和天象崇拜,到后来,纪念屈原成了端午节的重要活动。唐代文秀的《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诗里句间表达了作者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端午飘香,是粽香、艾香、酒香,从两千多年前的汨罗江畔飘起,丝丝缕缕,绵延不绝地向四面八方,向城市,向乡村延伸,延伸到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门楣上,延伸到黑眼睛黄皮肤人的心坎上,最终,融入到一个民族奔腾不息的血脉里。
  端午节,古今文人墨客的笔墨自然少不了说粽子。宋代诗人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犹簪艾一枝”,道出那时已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大文豪苏东坡喜食粽子,品味了以蜜饯为馅的粽子,留下了“时于粽里得杨梅”的诗句,而“水团冰浸砂糖裹”之句则描写诗人吃冰镇粽子的情形。清代林苏门的“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细箬轻轻裹,浓香粒粒融。兰江腌脯贵,知味易牙同。”写尽了火腿肉粽的妙处。说实话,吃过了各种各式各样的粽子,我还是认为我们陕西商洛的槲叶黄米粽子有味,就认定我的母亲手包的黄米粽子好吃,请看吾妻的写粽诗:“槲叶黄金玉,清香四野薰。天涯游子梦,远看故乡云。”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在门口挂菖蒲、插艾草,在家中饮雄黄酒或者菖蒲酒以辟邪。欧阳修在《渔家傲》里就曾写到饮菖蒲酒的习俗:“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松。等闲惊破纱窗梦。”看来,端午节饮药酒驱病以强健体魄宋代已成习俗。许多地方还有端午节在手腕上佩戴五色花绳的习俗,其寓意还在辟邪、祈福和纳吉。我们家乡,还有把端午节戴过的五色绳压在一块大石下,第二天就能变成一条彩色蛇之说。当然,那时我们是试过许多次的,童年之趣似在昨天。
  划龙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运动节目。唐代诗人张建封的“五月五日天晴朗,杨花绕江啼晓莺……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再现了龙舟竞渡那扣人心弦的场景。
  岁岁端午,今又端午,就这样浸润在淡淡的书香里,氤氲在浓浓的诗句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千古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