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群众牢牢放在“心尖上”

2025年05月30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946 文章浏览数:
  
  我是城固县三合镇的代玲,乡亲们亲切地喊我“小代”。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要把群众牢牢放在“心尖上”》。在基层奔波的日子里,我渐渐懂得: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
  记得第一次跟着支书走访,春寒裹着晨雾。张大娘佝偻着背,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朝我走来,紧紧握住我的手。“小代,以后村里有啥事儿,可得想着我们这些老人啊!”这双手,让我想起二十年前,奶奶在田埂上教我认野菜时的温暖,指缝里的泥土,是对我的信任,是对好日子的盼头。从那以后,村里的每扇门、每条路,都成了我“心尖上”的活字典。
  我们又是乡亲们的“及时雨”。开春的“爱心理发”,刘大爷的旱烟杆先探进铁门,“小代、小代,给我留个‘头彩座’!当年合作社剃头,我这推推能推出谁鬓角藏着麦秆秆哩!”推子划过他花白的鬓角,他哼起《东方红》,说这调子和当年一样熨帖。王奶奶摸着新理的银发念叨:“老伴走得早,活又多,哪有时间收拾自己哦。”我们给她围上大红围巾,她对着旧镜子笑了又笑:“嗯,真好看!真漂亮!真喜庆!”
  去年深秋雨夜,张奶奶的屋灯忽明忽暗。手抖着交不上合疗费,手机“啪嗒”掉在补丁被子上,自言自语道:“哎,我这笨手笨脚的,咋交也交不上。”我急忙说着:“别急别急,有小代哩。”临走时,她塞来热鸡蛋,蛋壳还带着灶膛的暖。这不是普通的鸡蛋,是群众把心捧给我们的温度。
  在调解陈大爷和高大爷的竹林纠纷时,我们用“三诊工作法”:白天坐诊听诉求,晚上会诊想方案,雨天出诊送关怀。大雨天推开高大爷的门,他正烤着红薯,“来来来,吃个苕,暖哈胃!”烫嘴的红薯掰开,金黄的瓤混着炊烟,化开了三天的僵持。如今他俩在村口下棋,棋盘上还画着那丛竹。
  最动人的是乡野晨昏。文化广场响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广场舞大娘们改了词:“乡村振兴就是好,元胡开花节节高……”李婶说这是老伴编的,当年靠种元胡供出三个大学生。老赵头在村口教年轻人编中国结,红丝线上“绿水青山”四个字闪闪发亮。
  同志们,基层工作是本无字书,每一页都写着“以心换心”。把群众放在心尖上,不是口号,是看他们笑就跟着笑、见他们难就睡不着的本能。刘大爷说我们像田埂上的蒲公英,轻巧却根扎得深,风吹过,满坡都是希望。我们就要做这样的蒲公英,把文明的种子洒遍每寸土地,让党的关怀在群众心坎上生根发芽,让党的关怀浸润万家灯火。

(代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