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基崖探幽
2025年05月30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261
文章浏览数:
王文祥
一时心血来潮,忽动出游的念头,遂推出久锁柴门的摩托车擦洗一番,然后载上妻子奔赴秦岭南麓珍珠山茫茫林海,去探幽建基崖古刹。
一场群芳争艳的花事似乎并没有随着春的渐去而舒缓下来。途经的龙头镇、文川镇、老庄镇均是平川地带,公路两旁的农家庭院一帘帘蔷薇缀满红紫,一棵棵石榴花开欲燃,一架架凌霄繁花怒放,碧叶硕大的广玉兰花开正盛。
接近正午时分,摩托车驰进山口。一入山便觉林木茂盛,浓翠蔽日,清风徐徐,顿觉转换了时空。一条主路一直沿着河岸伸展,始终山环水绕。一溪汇入一溪,一山套着一山,峰回路转,水随山转。恰似杨万里所写“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我们频频问路,终于辗转到达建基崖山脚下。抬头仰望,建基崖山尖瘦削,酷似鹰头,鹰嘴鹰眼惟妙惟肖,且傲视苍穹,甚是威武壮观。在一处农家乐寄存摩托车后,我们跨过一座单孔石桥开始攀登山峰。
建基崖位于老庄镇毕家河村,隐藏于万山丛中,是一处凭借天然石窟修建的古刹,距离城固县城不过30多公里。根据碑刻记载,建基崖古刹建于明代,传说为“靖难之役”后,流亡的建文皇帝一度暂栖于此,意图卷土重来,取“建文帝奠基之地”之意而得名建基崖。当然,这应是后人杜撰,雷同的民间传说既多且奇。时光流转中,建基崖数次毁坏,又屡屡重修,现属城固县文物保护单位。
尽管建基崖险峰高耸,势如鬼斧神工,然则聪慧的人工却在其对面相对平缓的山坡打造出一条顺着山势盘旋的曲折路径,特别陡峭之处则以一级一级的石阶逐步而上,故此三五十分钟便可轻松登峰了。
古木参天,破岩危悬。毕竟是在春生夏长的兴盛时节,草木无遮拦地疯长,不知名的山花耐着干旱热烈绽放。密密匝匝的丛林叽叽喳喳、叽叽啾啾,鸟雀悠然栖息。苍松翠柏间缥缈一抹清香,应该是晚开的兰草花飘忽不定的幽香吧。我们或在一片丰茂的杂灌林采些殷红的栽秧泡酸酸甜甜爽一回,或经一泓清澈见底的泉洼掬水洗眼洗脸……半山腰小憩之际,荒草丛中一条大王蛇窸窸窣窣,忽地又一窜而过,不愧草上飞哩!
及至对面建基崖山门,已是日午天中。数棵青冈树临风挺立,如同把门卫士;悬崖峭壁之上的石窟临崖危悬,似乎摇摇欲坠。山高风急,松涛呼啸,山鸣谷应。一向饱受酷暑与案牍劳顿的我,不想今日步入一方清凉幽地,突然有一种“山高我为峰”的自在感觉。
道观外并列五通石碑,只有清代光绪三十四年碑刻值得观摩。碑载南朝宋时汉中名士范柏年与宋明帝君臣廉泉让水之对话,由此成就“文川武乡英雄地,让水廉泉礼仪邦”的文化美谈。
整个道观坐西向东,魁星楼为主楼,也是山门,共有三层,高约九米。此楼三面悬空而立,共分六层,一应俱全供奉的佛家和道家神灵。各路神仙荟萃一堂,俨然一家子了!临崖万丈、凌空突出的正面院场皆以护栏加固,恐高的人是不敢靠近俯瞰的!
建基崖太矮太小,最早供奉着日暮穷途的凡间皇孙,雕塑“披发跣足,身着黄袍”。落难皇帝自然少了神仙的灵应,因此,建基崖沦落为拜谒洞阳宫或者天台山而顺便造访的歇脚地罢了!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在途中小店美美咥了一套城固料理:凉面皮香辣筋道,菜豆腐老嫩适中,豆腐汤清亮酸爽,奔波的酷热与疲惫顿然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