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改进教研教学方法助力初中学生减负增效

2025年06月04日 教育 文章字数:865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司博 李宝凤 张菲菲)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双减”要求,我市注重发挥教研队伍作用,统筹谋划、多向发力,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导、沉下去研、聚起来行等方式,改进教法学法,提高初中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持续巩固提升全市初中教育质量。
  走出去学,培训蓄能拓视野。连续两年开展新课标、新教材市级培训四十多场次,参训教师6000人次;组织初中学科教研员和初中学校九年级教师500余人,参加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备考研讨会,学习了解学科命题政策及新变化、新要求,面对面向专家学习交流,精准把握新形势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改革的方向,通过学经验、强内功、研策略,为科学备考提供精准有效指导。
  请进来导,名师示范传经验。认真筹备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研讨会,遴选28名省市名师、学科带头人,通过课堂示范+专题研讨模式,上示范课18节,作专题讲座16场,将育人新理念、新方法融入课堂实践,系统解析学科重点,分享高效学习策略。学科教研员传达全省研讨会精神,梳理初中教学实践和学业水平考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改进建议。全市1600余名相关教师参与研讨活动,实现了县区、学校、学科全覆盖。
  沉下去研,精准把脉促优化。市、县区分别组建初中教学常规视导组和学业水平考试指导组,进入各初中学校调研指导,通过推门听课、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现状,梳理共性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教研员以专题讲座、现场答疑、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学校和教师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确保新课标、新课程落地见效。聚焦薄弱学科组织送教送培,开展主题教研和教研员联校活动,与学校教师结成教研共同体,细读课标,精研教材,深耕课堂。
  聚起来行,基地搭台共提升。统筹全市初中学科优质师资,建设13个市级学科指导基地,依托基地平台实行学科承办+市县联动机制,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举办跨区域学科大教研。各基地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定期交流和专题研讨,围绕课堂优化、思维训练、素养提升、检测评价等问题,共同探讨研究,打破校际壁垒,促进经验共享,实现资源集约化、教研精准化,助力初中学生减负增效、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