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提升 凝心聚力谋发展

2025年06月05日 专版 文章字数:1688 文章浏览数:

   今年以来,汉中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攻克难点,打造亮点,全力推进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顶梁柱”“生命线”“先锋队”作用,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数据支撑,连续五年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评为“实验室能力考核优秀单位”。
  大力实施项目驱动,夯实环境监测基础。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通过项目谋划助力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现代化和数智化转型提速升挡。完成全市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及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分及2个中央环保资金项目,形成了《汉中市地下水环境状况初步调查评价报告》《汉中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报告》等技术成果。2025年新争取项目4个,建成市级声环境自动监测平台,有力推进监测设备更新换代,环境监测能力显著提升。



  围绕特色监测领域,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土壤环境监测区域特色实验室自正式运行以来,紧紧围绕实验室功能定位,不断夯实软硬件基础,对运行之初配套建设的土壤分析实验用房继续进行扩容改造和优化调整,实验室布局更加合理、场所环境更为规范。在原有土壤监测仪器设备的基础上,新增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13台套大型仪器设备。目前,各类土壤监测仪器设备达到60余台套,监测资质能力达到27项211个参数,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的88个参数已取得其中85个资质,占比96.59%。依托省级土壤特色实验室优势,精研土壤监测技术,构建土壤地下水监测“采样—分析—科研”全链条体系,高质量完成2025年上半年国家、省级监测任务和各项土壤专项监测工作;参与国家总站开展的土壤机械制样可行性研究项目,分析测试土壤样品360个,出具监测数据3456个,为后续相关土壤制样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了技术基础。
  立足环境管理需求,助力新污染物科学治理。为精准锚定新污染物治理方向,强化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汉中市站坚持“预防为主、超前布局”的原则,积极申请能力建设项目,购置了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等先进设备,及全氟化合物、抗生素等标准物质,正参照《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有关要求,积极建立水环境中部分抗生素、全氟化合物等痕量新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体系,夯实监测能力,为后续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依法科学诚信监测,严守数据质量“生命线”。将学习数据质量“十项制度”作为规定动作长期坚持,常态化组织学习讨论相关文件、制度或典型案例等,时刻做到警钟长鸣,纪律规矩入心入脑。全面依托LIMS实验室质量管理系统对监测活动开展全要素、全指标、全覆盖的质量管理,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可追溯的监测质量监管模式,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积极组织参加国家总站、省站等举办的能力验证考核,不断提升实验室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
  锤炼应急监测能力,全面提升实战水平。为不断健全环境应急监测体系,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联动监测能力和水平,及时修订印发《汉中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完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配备应急监测车、车载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仪器设备。紧盯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数据变化,及时高效预警。加强应急监测交流,与广元、陇南健全应急联防联控机制。
  扎实推进人才建设,锻造监测铁军队伍。以锻炼“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目标,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在重要业务工作和特殊监测项目上全员参与,引导“三五人才”和中高级技术职称人才带头操作大型仪器设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不断加强监测方法、标准规范等业务培训和技术练兵,坚持“以考代练”“以赛代练”,积极参加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答题活动,全面展现监测队伍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的优良作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汉中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将继续抢抓环境监测改革发展机遇,以土壤环境监测区域特色实验室为基础,不断巩固提升已有成果,推动汉中生态环境监测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建设美丽汉中贡献监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