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三个课堂”点燃干部教育培训“新引擎”
2025年06月05日 党建·理论
文章字数:1693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王睿
近年来,宁强县坚持以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抓手,创新打造政治课堂、业务课堂、实践课堂“三个课堂”培训体系,精准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和靶向性,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政治课堂“立心” 锤炼忠诚固根本
紧扣“学什么怎么学”命题,推动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思想”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建立“第一议题”领学、党委(党组)带头学、党员干部常态学三位一体机制。今年以来开展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4次、专题研讨3次,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全覆盖轮训1064人次,切实将理论武装成果转化为政治“三力”。
突出党性塑造,推动构建“理论讲授+现场教学+党性剖析+日常规范”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组织开展党员过好“政治生日”“光荣在党50年”等活动,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充分发挥县域红色资源优势,组织党员干部到大安陈锦章烈士故居、广坪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沉浸式党性教育共计281次12000余人,通过政治仪式庄严感、红色基因传承力实现党性教育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做实廉政教育,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载体,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强化正风肃纪》等警示教育片,深刻剖析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典型案例,累计开展警示教育320余次。组织领导干部原原本本研读《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开展学习研讨385次,实现廉政教育从“被动学”到“主动悟”转变。近年来,29名党员县级领导、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累计讲廉政党课540场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业务课堂“突围” 精进技能淬精兵
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精准培训锻造专业化干部队伍。创新“组工矩阵”强排头兵,构建“组工夜校+微课堂+党的精神我来讲”三维学习体系,邀请专家领导、业务骨干轮流登台,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等形式提升组工干部专业素养。紧跟科技前沿,引入DeepSeek互动课堂,组织干部结合岗位实际,以PPT展示、互动研讨等方式开展“业务我来讲”微课堂13期,推动业务交流走深走实。
攻坚“领域先锋”促进产业振兴,统筹农业、文旅、工业、基层治理四大重点领域,分行业构建“需求对接+精准赋能”培训体系,由分管县级领导挂帅、按照“一领域一方案”原则,牵头单位协同对口部门靶向培育,今年累计规划9批次181人次专项外出培训,以专业培训促产业振兴。
实施“雁鹰工程”蓄新动能,以“头雁领航、鹰雁协同、雏雁蓄能”三级培养体系为抓手,分层分类培育“关键少数”和骨干力量,提升干部专业化水平。累计组织135名党政“一把手”分别赴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开展专题培训,对标先进地区提升战略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聚焦优秀科级干部、年轻骨干等群体,开设小精专主体班次28期、累计培训2552人次。
实践课堂“砺刃” 激活队伍铸铁军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一线课堂”炼作风,严格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推动县级领导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累计开展政策宣讲108场次、调查研究202次、下访接访169人次,推动147件信访问题有效化解。系统选派干部到乡村振兴主战场、项目建设最前沿、应急处突第一线“摔打磨练”,精准选派124名驻村第一书记、232名工作队员下沉乡村振兴主战场,推动干部在基层一线比担当、赛作为。
“实战沙场”强本领,用好用活羌绣非遗文化产业园、傩文化传习基地、科技下乡、农技推广等平台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电商人才、非遗传承人才等培育,实施经营管理人才发展计划,培训青年企业家、民营企业管理人才2批90人。充分发挥苏陕协作机制,累计选派5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南通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努力推动各行业干部成长为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
“育苗沃土”储英才,创新“3+3”培养模式,对近年来招录的180名公务员、选调生实施“组织部门+用人单位”双重教育管理,通过导师帮带制安排经验丰富干部“一对一”指导,采取“民生实践+信访跟班”方式,组织年轻干部领办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参与矛盾纠纷调处。以优秀年轻干部为主体组建“火种小组”67个,围绕“新质生产力、绿色循环发展、农文旅融合”等领域确定研究课题,积极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