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庙镇:党建领航绘就丰收新图景

2025年06月07日 专版 文章字数:629 文章浏览数:
  初夏时节,玉皇庙镇下西河村的党员示范田里,油菜籽收获已经完毕,饱满的菜籽堆叠如丘,金灿灿的麦穗在微风中翻涌如浪,青翠的玉米苗挺拔茁壮,这黄、绿、金交织的画卷,正是下西河村党支部以实干写在大地上的奋斗诗篇。
  一面党旗,就是一片责任田。去年“7·17”洪灾后恢复的村集体土地,村党支部将党建引领力化为开荒复垦的行动力。党员干部带头扛起锄头、挽起裤脚,带领村民将昔日淤泥覆盖的洼地唤醒,将沉睡的集体土地资源激活。17名党员分片包干、划分责任,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护全程护航,昔日荒芜的土地在党旗辉映下蜕变为生机勃勃的示范田,30亩小麦、15亩油菜、35亩玉米有序铺展,下西河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在汗水浇灌的土地上生根开花。
  党员先锋的汗水,最终凝结为沉甸甸的粮食安全基石。在这片由党员干部精心守护的示范田中,丰收的喜讯接连传来。4000余斤优质油菜籽率先归仓,9000余斤饱满麦粒随后入囤。脱粒机械轰鸣的收割声,不仅是对辛苦劳动者的犒赏,更是对“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粮食安全战略的扎实响应。田间每一粒粮食,都是下西河村党员用担当守护的民生根基,为大国粮仓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乡土贡献。
  丰产更要增收,“丰收经济学”有力撬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油菜籽带来预期收入1万元,小麦增收1.2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收益为村集体注入了源头活水。灾后重建的土地真正变成了“生金长银”的聚宝盆。当集体“粮仓”与“钱袋”一同充实,乡村公共服务的提升与民生改善便有了坚实依托,村强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田野上加速兑现。

(包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