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积极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2025年06月11日 教育 文章字数:1331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 (通讯员 张小兵 唐榕)南郑区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推进,为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区教体局秉持立德树人理念,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初步构建区域特色教育生态,实现了从零散化到体系化的跨越,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
  政策引领,全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南郑区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改革重点,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提供支撑。如《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24-2025学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安排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及保障机制。结合区情制定《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南(试行)》《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手册(试行)》,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活动流程及危机处理等关键环节。
  成立专责机构,夯实心育基础。2024年7月,成立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打造450平方米标准化服务阵地,设置心理测评、团体辅导等八大功能区,配备9名专职人员,联动全区23名专业教师、班主任及社会力量,构建专职+兼职+志愿者的立体化工作网络。
  创新工作模式,打造区域品牌。在实践中,南郑区探索出特色鲜明的南郑“心育”模式——345+N联动管理:构建区教体局、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学校三级管理体系;整合专职教师、区辅导员、专业咨询师(志愿者)、专职医生四支队伍;建立学校领导小组、辅导室、专兼职教师、家委会、班级心理委员五级工作体系;联动妇联、团委、卫健、民政、公安、检察、法院、镇办、社区等多部门,协同开展知识普及、个辅、团辅,形成全社会关爱合力。
  2024年秋季启动的“心育同行”品牌,着力推动理论、资源、师资、专业四同行。通过示范课、评课、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一年来已开展活动近百场,惠及教师829人次、学生11623人次,显著提升了学校心育工作实效。自2024年以来,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深入各校,通过数据调研、座谈交流、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听课评课、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全过程指导学校开展心理普测、访谈定级、转介帮扶等工作,确保各项措施精准落地。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专业队伍是心育工作的基石,南郑区多措并举强化师资建设,鼓励校内成长,支持教师参与各类培训、考取专业证书,提升能力水平。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常态化培训和指导,通过专题讲座、示范课、推门听课评课等形式,推广优秀经验。
  组织专题培训,今年3月和5月,面向全区举办两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班,针对学校分管领导、心育专干、班主任分类施训,内容涵盖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示范课展示、经验交流与结业测试,培训有效规范了工作流程,明确了具体要求。深化团队研讨,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坚持每半年两次组织辅导员团队研讨,聚焦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与示范引领,持续提升辅导员专业素养,驱动全区心育教师队伍整体成长。
  织密线上普测+线下定级+精准帮扶关爱网。全区中小学在区教体局部署下,以心理普测为抓手推进工作。各校在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线上普测及访谈定级工作,持续开展关注帮扶。结合留守儿童、女生关爱及特殊家庭学生帮扶,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关爱支持体系。
  经过不懈努力,南郑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心育体系日益完善,心理健康课程普及率、心理辅导室覆盖率、专兼职教师配备率逐年上升。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积极改善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