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野珍果到振兴引擎
——略阳县瓢儿产业发展侧记
满山遍野的瓢儿。 通讯员 朱立荣 摄
在略阳,海拔千米之上的温润气候与肥沃的土壤孕育出一种让无数人垂涎的自然珍果——五叶草莓,当地人亲切地唤作瓢儿。每年五月,漫山遍野的瓢儿成熟,白的、红的、粉的果实宛如繁星洒落山野。它以独特的酸甜口感和浓郁果香,从山野间的美味佳肴,逐渐蜕变为驱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截至2024年底,略阳瓢儿地存面积约2万亩,人工栽培瓢儿苗近5000亩,总产值达1.2亿元。
一个山村的改变:野果子变成“金果子”
“四月山花烂漫时,便盼着五月瓢儿香。”北河沟村的老人们常这样念叨。位于略阳县郭镇的北河沟村,凭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瓢儿生长周期长,口感更佳、营养更高的优势成为瓢儿的适生场地。如今,北河沟村确定以野生瓢儿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全村瓢儿种植面积900多亩,其中村集体种植600多亩。
瓢儿累累。 通讯员 朱立荣 摄
天还未破晓,村民们便来到瓢儿种植基地,小心翼翼地将带着晨露的瓢儿收入篮中。初上市的瓢儿,每公斤能卖到80元。即便到了销售旺季,价格也稳定在每公斤20元。不仅如此,小小的瓢儿还催生出全新的产业——瓢儿馍加工。
在200平方米的瓢儿馍加工厂生产车间,身着工作服、戴着口罩和手套的工人们熟练地将瓢儿与小麦粉、酵母、白砂糖等原料混合搅拌。经过发酵、分割、烘烤等工序,一个个保留瓢儿独特香甜口感,且含水量低、便于存放的瓢儿馍新鲜出炉。除了经典的瓢儿馍,瓢儿蒸馍、瓢儿花卷、瓢儿夹心饼也深受市场喜爱。
工人在制作瓢儿馍。 通讯员 李欣 摄
“以前种地只能勉强糊口。现在种瓢儿、做瓢儿馍,收入翻了好几番!”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近年来,北河沟村积极争取涉农整合资金50万元和协会退出资金30万元,建成300亩瓢儿种植基地和一条生产流水线,发动农户栽植管护300余亩瓢儿,让村民在家门口端稳“致富碗”。2025年,瓢儿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带动4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2000余元。
准备包装销售的瓢儿馍。 通讯员 李欣 摄
“除了深耕瓢儿馍产业,还要打造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农文旅项目,开发瓢儿酒、瓢儿酱等新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郭镇北河沟村党支部书记梁洁信心满满地说。
(石晓婷)
一条产链的重塑:土特产闯出新路子
五月的阳光洒在白雀寺镇一里沟村的瓢儿种植园,村民们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将熟透的瓢儿摘下,轻轻放进采摘篮中。
采摘瓢儿。 通讯员 朱立荣 摄
“我一般清晨5点上坡,摘到9点多,太阳大了就回家了。中午又上坡,晚上8点就回家了。”一大早就来到坡上采摘瓢儿的村民刘玉兰说。
采摘下来的瓢儿,一部分直接运往市场,另一部分则进入加工车间开启从鲜果到特色美食的华丽变身。
为方便产销对接、保障品质、促进消费,今年略阳县特别设置瓢儿(馍)集中售卖点,吸引了众多商户入驻。如今,略阳瓢儿馍品牌百花齐放,“小郭瓢儿馍”“郭镇海刚瓢儿馍”“彩虹世家瓢儿饼”等品牌声名远扬。
政府为村民搭建的瓢儿(馍)临时集中售卖点。 通讯员 穆凡 摄
在创新驱动下,略阳县在“土、特、产”上持续精耕细作。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不仅吸纳了大量农村闲散劳动力,还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其相关从业人员达1万余人。
(穆凡 李欣)
一家小院的诞生:小试验催生大产业
“略阳瓢儿的钙铁锌含量比普通栽培草莓高出许多,尤其是抗氧化物质黄酮类含量,更是优势显著。而且它纯天然生长,无农残之忧,吃得安心又健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嘉玥谈及略阳瓢儿满是自豪。
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赋能。做大做强略阳瓢儿产业是略阳人的雄心壮志。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建立了“秦巴山区野生草莓种质资源圃”“陕西略阳草莓科技小院”等科研平台是第一步。
秦巴山区野生草莓种质资源圃。 通讯员 郝婷 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冯嘉玥草莓团队凭借扎实的科研功底和不懈探索,扎根田间地头,采取“专家+技术员+农户”三级培训体系,成为产业发展的“智囊团”,保存野生种质资源800余份,培育出大果新品种,单果重量提升20%。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攻克了略阳瓢儿保鲜延储难题,积极开展新产品深加工试验探索,为产业发展焕发新生。
就在不久前,“陕西略阳草莓科技小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略阳野生草莓试验示范站”分别获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和陕西省科技厅批准授牌,《略阳瓢儿馍制作工艺规程》地方标准也于2025年4月1日起实施,《略莓香雪》瓢儿新品种认定已呈报农业农村部审核。
体验瓢儿采摘。通讯员 郝婷 摄
“略阳瓢儿是我们的特色瑰宝,更是富民强县的产业。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小瓢儿’大产业,依托科技支撑和市场需求导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大新品种选育推广力度,深化产业链延伸和品牌建设工作,积极探索略阳瓢儿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略阳县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汤杰说。
(燕子 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