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兴州古蜀道(五)

2025年06月13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205 文章浏览数:

周吉灵

 

(五)沮水道废弃于何时

  《水经注疏》载:“武都郡,沮,沮水,出东狼谷”。《读史方舆纪要》云:“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狼谷,盖即嶓冢之谷。狼谷,即嶓冢之异名矣。薛氏曰:陇东之山,皆嶓冢也。”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开拓西南时在沮水河侧设立沮县,管辖汉中以西、武都以东、故道县以南广大地区,为略阳县建县之始。另据西南民族大学原校长赵心寓研究,沮县最早与蜀郡同在公元前316年就已设立,辖今汉中市略阳、宁强、留坝三县及甘肃康县、徽县、成县、武都、文县以及嘉陵江以西地区。还有学者提出秦睡虎地简牍中有“沮、沮守”记载,也认为沮县在秦已经建立。由此推断沮县与故道、武都道是汉中以西同一时期建置县。
  沮水发源于紫柏山,南流注入汉水,并与金牛道相接,大致呈南北走向,沿途经留坝县正河、勉县张家河、略阳县黑河,在沮县茶店以下称沮水,最后汇入汉水,全长130公里。从沮县建立,自汉中到达沮水口沿沮水河越过紫柏山的道路叫沮水道,汉代前为民间小道,外人大多不知,不能进行大部队行军。沿沮水北出陈仓沟,接陈仓道过故道县达陈仓城,长约200公里,是越秦岭最便捷的古道,也是夹藏在故道和褒斜道之间的一条密道。在汉代前沮县到故道县就是沿沮水河行进的。公元前206年韩信投奔被贬封汉中的刘邦时,因出废邱关迷路,从一樵夫口中得陈仓古道后,反手杀掉樵夫,当作投名状献给刘邦之后,用作明修栈道、明走故道、暗度陈仓偷袭之道。
  由于此道便捷,当时刘邦率军沿沮水道一举攻取废邱关,令明迂回故道攻下辩的大军快速到达故道县合军围陈仓而取中原,从此陈仓道名声大噪,故道又改名陈仓道。因此,三国时诸葛亮二次北伐,也是如法炮制效仿刘邦从沮水道、陈仓道进军北伐,可惜他没有听从魏延暗度长安的建议,只有明攻,没有暗度,因之以失败而告终。
  沮水道翻越紫柏山剑峰垭后与陈仓道相接,过连云寺又与连云栈道重合,到凤县至宝鸡又同陈仓道与故道合二为一。20世纪80年代,凤县、留坝、勉县文史学者曾经对此道做过详细考察调查和遗存文物记录,一致认为这是陈仓道无疑。我也多次沿此道考察,年前又组织《秦岭文坛》作家进行了一次探访。
  沮水道因沮水、沮县而得名,从秦汉由民间开通,诸葛亮二次北伐、南北朝时元英偷袭汉中、南宋吴玠吴璘防守东西秦岭、清朝秦州到汉中商旅都是沿此道进行。1936宝汉公路通车后,沮水道与陈仓道被遗弃荒废。现在从勉县茶店、张家河进入长平河,越过紫柏山分水岭熊家梁到达凤县瓦房坝至连云寺,全线铺设水泥路仅百公里,且便捷、平缓,畅通无阻。
  考察组一行从沮水口进入沮水道,沿沮水道到达茶店,道路平直,河水清幽,与《水经》《华阳国志》记载相一致。在茶店附近多方寻找沮县遗址未果。但世代居住在沮水口近80岁的张玉敬老人告诉我们:“自古汉中从勉县阳平关登上40里走马岭到沮水口,西接金牛道入蜀,从沮水口沿沮水达到凤县;从沮水口到茶店西可达略阳县城。抗日战争时川陕公路修通和20世纪60年代勉略公路修通,才改变了这里的道路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