泷 滩

2025年06月13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660 文章浏览数:

周志峰


  泷滩是汉江黄金峡二十四险滩之第十二滩。
  关于其滩名称,众说纷纭。或写“龙滩”,言其险恶与孽龙潜渊有关;或写“笼滩”,说此滩区礁石如磐,涡流似笼,立东山之腰,观其滩形亦如笼;知名作家杨志鹏《汉江绝唱》的二十四滩地图上标注为“泷滩”。《说文解字》解释“泷”字为“雨泷泷貌,从水,龙声”,《辞海》解释“泷”为“急流的水”。我临现场感受其惊涛拍岸的阵势,也觉得命名“泷滩”更为贴切。
  泷滩长约七八百米,下游约一百米为新滩。新滩长约五百米。再往下游五千米为大小瓦滩。
  黄金峡有过驾船经历的楚哥根据泷滩现场地理环境推断:古时候某个时代以前,泷滩、新滩应该是一条滩。后来,两岸山体滑坡,形成大面积塌方,在泷滩两岸留下三个巨大礁石群,把原泷滩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上游部分还称泷滩,下游部分称为新滩。
  从金河口开始,黄金峡两岸高山雄峻峭拔,山体渐渐壁立起来,河床渐渐收束。到了泷滩,河身最窄处仅有五十米,成了九十里江峡最狭窄的地方。河道局促,水流湍急,自滩头到滩尾,水位落差达六七米。两岸怪石嶙峋,河里暗礁潜伏,行船稍有不慎,旋即触礁翻沉。泷滩成了黄金峡最为凶险的鬼门关之一。诸多当地太公都望而却步,外地船只要过黄金峡,常常会提着四色礼,请技高一筹的当地大太公驾船通过。
  江水流入泷滩,从左右两岸的大石堆冲进来,右岸石堆略小。左岸的大石堆把江流一拦,江水急速向右岸冲去,致使右岸的石堆惨遭冲刷,渐次缩小。左岸的石堆背依巨大的石崖,崖下是错落有致的礁石林。巨大的石崖突然凹进,又渐渐凸出,形成另一个巨大的石崖。右岸下游与左岸凸出的巨大石崖相对的地方,堆积着一片不亚于左岸大石堆的乱石滩。乱石滩与对岸的石崖近在咫尺,之间的河床变得更窄。急速冲向右岸的激流遭到山体的抗拒,调转头向左岸凹进的山体反奔而来,被跐出的石崖一挡,大部分江流形成巨大的漩涡,在山凹里旋转起来。江流裹挟的泥沙渐渐沉积,形成一片大约一千平方米的砂石滩。洄流在礁石群和大石堆结合部,遭到左岸江流的迎击,形成一股股乱流,挣扎着汇入江心洪流之中,一部分被中流掳走,一部分重蹈漩涡,回环往复。有幸挣脱的一股股流水,被中流卷着一刹那冲出滩去。中流像一匹被风吹得鼓起来的缎带,在河心起起伏伏,左冲右突。两侧的洪流被坚硬的山体和纷乱的礁石推过来,把中流抬升,抬升,形成一道略高于河两侧流水的短墙。
  每至汛期洪峰,黄金峡浊流奔涌,声若雷吼。江水在泷滩滩头迅速汇聚,奔涌跌宕,产生汹涌澎湃的洪流。泷滩河道真像有无数巨龙翻涌,江水如沸,翻滚着,奔腾着,浪头前赴后继,到了左岸凹进的石崖前,形成巨大的漩涡。涡流碰撞,追赶,挤压,扭曲,回旋,像有一只巨手搅动着,咆哮着。中流推着如山的巨浪,像千军万马奔腾而去,仿佛要摧毁一切敢于拦挡的障碍。
  洪峰遁去,三天后才可以行船。
  下水船到了泷滩,必须瞅准拿稳,不偏不倚骑上中流,控制好船头向前。到涡流跟前,太公喊号子统一行动,棹公、水手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努力不让船头漩进洄涡,航船才能在惊心动魄中冲出泷滩。否则,船头打横,必招弥天大祸。
  上水船逆水前行更加艰难,可谓步步惊心。航船进入泷滩,并不沿中流前进,而是避开中流,另行蹊径。沿着左岸大石崖滩边切入二流水,在沙滩处顺着前行。这时,拉把手必须把握好节奏。紧一步,慢一步,都不行。航船进入涡流,被强大的漩涡推动,加上拉把手拉纤的力量,产生加速度,船速骤然变快,顺着涡流飞驰,这时拉把手必须迅速在礁石林穿梭,麻利占据大石崖有利地形,否则,纤绳盘曲、脱落,必将招来祸灾;航船瞬间通过山凹,便到了大石堆前的乱流处,这时则需要船队齐心协力控制航船沿大石堆前行,不被涡流带走,不被乱流冲击。否则,船头同样会打横,发生船难事故。所以,在黄金峡行船,到了泷滩、鳖滩,有经验的太公都会增加纤夫数量,才得以顺利过航。当然,纤夫并非越多越好,够用就行,太多了,力反而使不到一处,有害而无益。
  千百年来,令人望而生畏的泷滩不知道打翻了多少航船,神秘而恐怖的涡流不知道吞噬了多少生命和财物。沧海横流间,这些人和事都如漩涡里的浮沫转瞬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