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今夏收治20余例蛇咬伤患者,专家科学详解——

户外遇到蛇,该如何防范与自救?

2025年06月17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1603 文章浏览数:

记者 司霜 周航


  夏日炎炎,蛇类活动进入高峰期。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数据显示,入夏以来已收治蛇咬伤患者20余例,多为田间劳作时遭遇。与此同时,市消防部门接到市民抓蛇求助超过80起。面对频繁出没的蛇类,市民最关切的问题莫过于:哪里能找到救命的抗蛇毒血清?不幸被咬后该如何正确处置?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专家及消防部门。

  我市常见毒蛇和抗蛇毒血清储备情况

  “田埂上露水重,我弯腰开水闸时,手上猛地一疼!低头一看两个血印,一条灰褐带花的蛇‘嗖’地溜了。”6月10日,在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病床前,洋县75岁的何大爷向记者描述了6月6日清晨的惊险遭遇。被咬后,家人火速将他送往当地县医院。“医生一看就说是毒蛇咬伤,但县里没血清,催我们马上转中心医院!”何大爷回忆道。中午时分,他被紧急送至市中心医院。
  结合患者描述,接诊的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世泰检查后判断,何大爷怀疑是被本地最常见的蝮蛇咬伤,随即为其注射了抗蝮蛇毒血清。得益于及时救治,何大爷恢复良好,次日就能出院。
  周世泰介绍,我市地处陕南地区,最常见的毒蛇是秦岭蝮(俗称土蝮蛇),其特征为头呈三角形,背部灰褐色带有深色“∧”形斑纹,腹部灰白杂有黑斑。其毒液可导致严重的组织坏死或全身中毒症状,必须紧急救治,它们多出没于梯田、溪边杂草乱石堆中,夏季尤其傍晚及夜间活动频繁。
  针对市民最关心的抗蛇毒血清问题,记者了解到,我市中心城区的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3201医院等部分医院均常规储备有抗蛇毒血清,主要为本地常见毒蛇的抗蝮蛇毒血清,且储备充足,能够满足市民意外被毒蛇咬伤后的基础治疗需求。

  被咬后急救:冷静、辨蛇、解束缚、速就医

  如何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至关重要。周世泰指出,毒蛇咬伤通常可见一对较深而大的牙痕(常呈“·”或“八”形),伴有剧烈灼痛或刺痛感,肿胀发展迅速且范围大,伤口周围可能发青发紫、出血不止,严重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呼吸困难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毒蛇咬伤则多为弧形排列的细密小牙痕,局部症状通常较轻。
  “被毒蛇咬伤后,每一秒都关乎生命,快速、正确的现场处置至关重要。”周世泰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强调了科学急救的核心要点:冷静缓离,切忌惊慌奔跑,避免加快毒素扩散;辨识蛇样,在安全前提下,尽力看清并记住蛇的特征,或拍照留存,便于医生选用正确血清;解除束缚,立即取下伤口附近肢体上所有束缚物,包括戒指、手镯、手表、紧的袖口、鞋带、袜子等,防止肿胀后肢体缺血坏死;固定伤肢速求医,可用木板、树枝等作简易夹板,固定咬伤肢体,减少活动。同时,立即拨打120或尽快自行前往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

  医生为蛇咬伤患者紧急施治。 任芳制作(豆包AI生成

  周世泰特别提醒市民,切勿模仿影视剧中的错误做法,用嘴吸毒,因为操作者口腔如有微小破损会中毒,且负压吸引会加重伤处组织损伤;也不要自行切开创口放毒,这极易导致大出血或引发严重感染。

  消防部门建议:保持距离切勿擅自去抓

  市消防部门结合近期高发警情,也为市民提供了遇蛇处置建议。
  在户外遇到蛇时,保持距离是关键。多次参与抓蛇行动的消防员吴嘉旭说:“夏季蛇类喜欢在花草灌木、阴凉处‘避暑’,市民行走应尽量避开这些区域。切忌因好奇或惊慌去抓打、挑逗蛇,以免激怒被攻击。应保持冷静,缓慢退到安全地带。”他还补充了一个实用技巧:“万一被蛇追赶,切记不能跑直线,应沿‘S’形路线跑,因为蛇的直线速度很快,但转弯相对笨拙。”
  若蛇闯入家中,安全撤离是首选。“在不确定是否有毒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尝试自己去抓!”吴嘉旭提醒,正确做法是迅速撤离到安全房间或室外,关好门窗防止蛇乱蹿到其他区域,然后立即拨打119报警求助,清晰告知蛇的位置和特征,等待专业消防人员前来处置。
  市民在户外活动或田间劳作时,务必提高警惕。牢记“冷静撤离、辨识蛇样、解除束缚、固定伤肢、火速送医”的急救要点,知晓城区医院的血清储备,并遵循消防部门的遇蛇处置建议,方能有效应对夏日蛇患,保障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