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县桑园镇巧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不愿干、花钱干、巩固难”三大难题,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

让乡村颜值与气质齐飞

2025年06月19日 要闻 文章字数:1490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彭嘉豪 朱聪


  “广场改造了,咱们有地方娱乐了,小娃娃放学也有地方耍了。”
  “赶紧走,去晚了跳舞都没地方了!”
  ……
  6月农忙季,西乡县桑园镇八一村三组移民点广场,每天下午热闹非凡。农忙归来群众三五成群,有人在棋桌旁厮杀,有人在欢快的音乐中跳广场舞,孩子们嬉笑追逐,晚风袭来,满是祥和。谁能想到,这里曾是脏乱差的废弃广场,如今却成了当地群众茶余饭后争相前往纳凉休闲的好去处。今年以来,桑园镇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不愿干、花钱干、巩固难”三大难题,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乡村蝶变答卷。

  破题“不愿干”:真金白银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

  “现在儿子儿媳回来直夸我,邻居都眼馋!年底我还想冲个‘最美庭院’拿奖金!”桑园社区的时老汉笑得合不拢嘴。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被一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最美庭院三年实施方案》彻底打破。桑园镇不仅明确整治“路线图”,更推出“真金白银”激励政策——每年评选“最美庭院”,前三名将获得3000至10000元现金奖励。干部全程跟进,从入户动员到成果展示,短短半个月,桑园社区就有15户报名参与,全镇迅速掀起环境整治热潮。
  桑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志红介绍道:“整治有奖金,工作一下好做了,群众的积极性也提起来了。半个月时间,主动报名的农户就有15户了。”

  破题“花钱干”:创意改造激活乡村“沉睡资源”

  “老家院子的乡愁墙搞得好,看到陈列的老物件就让人回忆起小时候的点滴,太亲切了!”时隔两年多返乡的朱老汉儿子感慨道。

  北沟村以乡愁为主题,陈列老物件唤醒外出人员思乡之情,通过出智、出财、出力等方式共建美好家园。 通讯员 朱聪 摄

  走进北沟村朱家大湾,用废弃砖瓦、水缸搭建的花池里,太阳花、睡莲、蔷薇争奇斗艳;竹子编织的凉亭下,老人们摇着蒲扇唠家常;一面“乡愁墙”上,钉耙、斗笠、风车等老物件静静诉说着岁月故事。北沟村以朱家大湾为依托,利用废弃材料让大院焕发生机,更唤醒了外出人员的思乡之情,村民纷纷主动出资、出智、出劳共建家乡。

  桑园社区时光小院,利用废弃稻草为农户闲置砖头瓦块找到归属,兼顾美观和实用。 通讯员 晏榕 摄

  在四合村,由专业人士和乡贤骨干组成的规划团队同样成果斐然。他们设计出全村统一logo,从微信群征集45条宣传标语,将村口农户环境整治亮点与生猪养殖、化肥企业及生态蔬菜基地三产融合产业链串联,沿途通过路牌、宣传画、村logo、集中安置点整治等亮点,打造出串珠式的环境整治整体发展规划。

  破题“巩固难”:长效机制锁住乡村“高颜值”

  “每户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后,按照巩固时间长短,可以到村上领取奖品。”北沟村党支部书记吴才明向群众介绍道。
  北沟村探索“农户打造+村委奖补+巩固奖励”的方式巩固整治成效。由村委会负责制定整治计划,组织志愿者及公益岗协助农户共同打造庭院,农户承担提升费用。打造成功后,村委出资购置花盆、格栏等装饰用品奖补农户。巩固期,村两委干部担负巩固监督责任,定期上门考核,按照农户环境巩固时间长短积分管理,农户可凭积分免费领取种子、化肥、农机具等物资。
  同时,为巩固全镇整体整治成效,桑园镇由主要领导牵头,9名干部包抓9个村。实施“日通报、月调度、季观摩”机制,对人居环境整治优缺点现场拍照、现场通报、限期整改,每月汇总问题制作PPT现场通报红脸出汗,每季度开展实地观摩,倒逼各村实现工作闭环。

  桑园社区时光小院,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资源,搭建隔档,既美化环境又丰富农户储藏场所。 通讯员 晏榕 摄

  从废弃广场变身“网红打卡地”,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大家一起干”,桑园镇用创新思路解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方程式”。如今,这里的乡村不仅颜值“爆表”,更焕发着勃勃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