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大鲵产业不再局限于传统食用领域

2025年06月20日 要闻 文章字数:1120 文章浏览数:

记者 崔慧芬 周航 熊峰


  夏日,走进南郑区圣水镇的汉中市龙头山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一股清凉的气息却扑面而来。漆黑的养殖车间里,哗哗的流水声萦绕耳畔,整洁的养殖池中,一尾尾大鲵(娃娃鱼)悠然觅食。
  “像这样的养殖车间,我们有35个,平均每个车间有300多个池子,商品鱼有300余万尾,模拟野生大鲵的生活习性,温度控制在15到18度之间,让它们在黑暗、安静的环境里更好地生长。大鲵在野生环境里3年时间只能长半斤,这样的环境3年可以长5到6斤。”公司董事长程虎介绍。
  2006年,程虎放弃年薪20万元的工作返乡创业,从父亲程开茂手中接过“接力棒”,从此与大鲵养殖结下不解之缘。
  2010年,汉中荣获“中国大鲵之乡”称号。程虎的公司作为汉中大鲵养殖的龙头企业,依托汉江河畔丰富的水资源优势,通过改良水环境、优化饵料配方以及加强疾病防控等措施,显著提高了大鲵的存活率与生长速度,同时保障了产品绿色、安全。
  程虎的视野并未止步于养殖。这些年,他曾到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进修学习。2016年,程虎前往美国考察学习,当时斯坦福大学以及加州大学的食品学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家们说,大鲵吃了太可惜,应该提取有价值的产品。
  回国后,公司先后与陕西理工大学、陕西功能食品工程中心等专业团队合作,对大鲵皮、皮肤分泌物、肉、油、骨骼和血液开发利用等进行研究。运用分子过滤、生物提取、冻干等先进技术,成功研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抗衰老产品,广泛应用于药品、饮品、化妆品等行业,提升了产业的科技含量,有效延长了产业链,使大鲵产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食用领域。
  经过多年打拼,程虎已成为全国娃娃鱼养殖行业的“领军人物”,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大鲵科技联盟理事长、汉中大鲵产业协会会长。致富不忘乡亲,他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种苗供应以及保底回收服务,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目前,公司养殖基地年加工能力达500余吨,深加工产品畅销国内一线城市,大鲵产业综合产值高达10.67亿元,占全市渔业产值的31%,生动诠释了“一条鱼”激活一方产业。
  “2025年,我们基地将建成投产出苗100万尾以上的国家级大鲵良种场,全面升级年产商品大鲵100万斤以上的大鲵智慧养殖系统,开工建设大鲵科普馆及学研基地,力求总营收突破1亿元大关。”程虎表示,同时还会加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周边30个村2000余名农户致富增收。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积极推进大鲵种质保护、标准体系建设、市场开发以及品牌推广等工作,构建起现代特色产业体系。目前,全市大鲵人工养殖户近2万户,规模养殖企业300多家,年人工繁育苗种1300余万尾,养殖存量近2000万尾,年产商品大鲵90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