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料瘫痪婆婆8年,种植特色产业致富——

王琴娃:石家坎村的“铁娘子”

2025年06月20日 家庭 文章字数:1116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李晓庆 张恤民


  在洋县黄家营镇石家坎村,有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她一边照料生病的婆婆近8年,一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用柔弱双肩扛起生活重任,书写孝老与兴业的动人篇章,她就是王琴娃,也是乡亲们口中的“铁娘子”。
  清晨五点半,石家坎村还笼罩在薄雾里,王琴娃已在灶台前忙活。砂锅熬着中药,铁锅里米粥翻滚,还时不时探身查看床上的婆婆,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灶台与病榻之间。自2018年婆婆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这样的场景已重复了两千多个日子。
  最让王琴娃难忘的是2019年12月8日的那个寒冬,婆婆三次被下病危通知书,同病房家属劝她们“早做打算”,她却在医院走廊红着眼圈跟丈夫说:“只要妈还有一口气,我就不放弃。”整整30天,她都是趴在病床边合眼小憩,一听见监护仪的滴答声就惊起。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终于病情稳定,一个月后办理了出院。

  天气晴好,王琴娃推着婆婆在院子里散心。 通讯员 李晓庆 摄

  回到家,婆婆需要长时间的康复训练,为让丈夫安心工作,王琴娃主动担当起照顾婆婆的责任。她在墙上贴满手写的康复时刻表:5:30喂药、6:00按摩、7:00扶站训练。每当下地干活时,她的手机永远开着监控,屏幕里婆婆的每一次轻唤,都揪着她的心,让她撂下锄头便朝家狂奔:“妈,我在!”起初扶着婆婆挪步,两人像风中摇晃的树苗,走三步歇两步,如今老人竟能松开轮椅,在院坝里颤巍巍站上十几秒。邻居们都说这是“奇迹”,却不知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王琴娃日复一日地坚持。

  太阳落山了,王琴娃仍在中药材种植地里劳作。 通讯员 李晓庆 摄

  除了照料婆婆,王琴娃的另一个“战场”是村东头的19亩地。她种植了六亩乌药、十亩吊瓜、一亩元胡、一亩黄精、一亩淫羊藿。为摸透这些特色产业种植技术,白天她翻山涉水,走村串户跟老种植户学,夜里对着手机学。如今她种植的这些特色农作物,特别是吊瓜每年有一笔可观的收益,吊瓜已成了家里的“致富瓜”。自己日子过好了,她还不忘乡亲们,带动周边村民种植吊瓜,手把手教搭架、打藤、施肥,帮着大家联系销路。
  “琴娃教的法子,瓜产量增加了不少,还给我们联系好了销路,真地太贴心了!”村民们感激地说。
  傍晚时分,院坝里的康复训练成了村里的风景。王琴娃半蹲着扶住婆婆,老人颤巍巍的手搭在她肩上,一步、两步……突然,老人松开手独自站定,脸上的皱纹笑成了秋菊。王琴娃蹲在地上抹了把汗,抬头望见西天的晚霞,像极了田垄间盛开的吊瓜花。

  笔者手记:王琴娃就像她种植的中药材,把根深深扎进泥土,却在岁月里沉淀出最珍贵的芬芳。八年来,她像照顾幼苗一样呵护着婆婆的生命,像守护生命一样耕耘着脚下的土地。她的故事让我们看见:生命的韧性可以创造医学奇迹,土地的馈赠能够点亮生活的希望,而真正的富足,永远生长在那些既懂得守护根脉,又勇于开拓新枝的心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