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降40%、能耗减35%
南郑水务借AI实现智慧升级
本报讯(记者 高思懿 唐荣)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AI)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传统行业,为水务领域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陕西水务发展集团南郑区环保有限公司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全方位数字化与智能化展示,凭借AI感知、分析及执行能力,实现对整个厂区的智能化掌控。
6月17日,记者走进陕西汉中南郑区江南污水处理厂,监控室里的“超级大屏”格外引人注目。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展现着科技的力量:新系统运行短短一个月,人力成本节省约40%,能耗降低约35%。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一套融合AI大模型、多模态视频分析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水务”系统,堪称污水处理界的“智慧天团”。
“过去,生产调控完全依赖现场经验和人工计算,不仅耗时费力,监测频率也有限,工作人员精神高度紧绷,容不得丝毫差错。”负责人蒋良慧介绍。而在引入最新AI技术后,情况发生了巨大转变。依托人工智能水务系统,AI能结合水质、水量及工艺条件变化进行智能决策与运行,如同一位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环保专家。
AI赋能水务带来的是生产全流程的系统性变革。在智慧运行管理方面,革新成果显著。以往,水务设备管理以定期检修和事后维修为主,效率低、成本高。如今,借助大模型,实现了设备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机组寻优控制,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巡检环节同样因AI应用而升级,告别了“人海战术”。多模态视频、无人机化身“空中侦察兵”和“地面巡逻员”,结合自然语言交互技术,高效安排巡检任务。江南污水处理厂打造的“无人机+多模态视频分析”空天地智能巡检网络,使AI视觉效率提升三倍。
从数据来看,智能水务系统不仅能降低能耗、节省药剂成本,还大幅降低人工操作风险。这让南郑水务运营效率显著提升,带来了切实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套系统就像水务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从进水到出水全程可视化,再结合定制的AI算法模型,水质预测、多维预警、自动运行全都能实现!”汉中未来智慧谷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俊如此评价。
当AI的智慧融入传统水务,未来的每一滴水都将更加清澈、高效,承载着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科技赋能,让“智”水真正发挥出神奇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