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恋七年起冲突 巡回调解止纷争
——城固县综治中心创新纠纷调解机制真情服务群众侧记
2025年06月24日 政治
文章字数:1530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汤猛 张晓科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6月18日,在城固县二里镇的一处调解现场,当事人紧紧握住县综治中心巡回调解组成员的手,声音中满是激动与感激。至此,一件长达半年之久的婚恋纠纷,在“巡回调解”机制的运作下,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时间回溯到2017年8月,宁夏海原县男子郭某与城固县黄女士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相识,迅速坠入爱河。在随后七年的相处中,二人共同按揭购买了一辆小汽车。本以为能携手走向未来,却不料因生活琐事、性格差异等多种原因,感情逐渐破裂,最终走到了无法继续相处的境地。分手后,双方就期间的财产分割问题产生了巨大分歧,矛盾由此爆发。
自2024年12月起,郭某数次前往黄某家中索要赔偿,双方多次发生激烈冲突。郭某情绪愈发激动,甚至威胁黄某家人,并扬言要报复社会。对此,二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组织7次调解,然而双方各执一词,分歧始终难以弥合。无奈之下,黄某选择外出务工躲避,郭某却四处寻找,情绪陷入崩溃边缘,这起纠纷俨然成为了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今年5月4日,镇党委再次耐心与郭某沟通交流,双方初步达成协议。为防止意外发生,镇党委副书记与镇派出所所长驱车将郭某护送回宁夏老家,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公安机关、政法委进行充分沟通,希望协同做好郭某工作。可谁也没想到,仅仅11天后,郭某再次返回城固,执着地要求公安机关和二里镇政府为其找到黄某,并满足赔偿诉求。
这起复杂且棘手的纠纷引起了城固县委政法委的高度关注。县委政法委迅速行动,一方面委派驻综治中心巡回调解组成员第一时间赶赴二里镇,深入了解最新情况并开展初步调解;另一方面立即成立工作专班,由县委政法委书记牵头,召集县公安局、县综治中心、二里镇党委、镇派出所等多部门负责同志,召开专题分析研判会,群策群力商讨稳控和化解措施。
根据研判结果和双方当事人意愿,6月18日下午,县综治中心巡回调解组联合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民政局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再次奔赴二里镇,与双方当事人(黄某因外出务工,由委托代理人出面)进行面对面调解。调解现场,气氛一度紧张,双方互不相让。调解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从情、理、法多个角度出发,苦口婆心地劝导双方。他们时而讲述类似案例的处理方式,时而分析双方的责任与权益,时而以拉家常的方式安抚双方情绪。经过长达数小时的不懈努力,最终,在公平公正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共同按揭购买的汽车归郭某所有,黄某补偿郭某4万元整,此后双方再无瓜葛,互不相干。当协议签订的那一刻,郭某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而调解员们也长舒了一口气。
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正是城固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生动缩影。“过去,村里的矛盾纠纷如果调解不了,就要到镇上调解。”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一些偏远村庄距离镇上路途遥远,往返路上就要花费两三个小时,而且经常出现当事人聚不齐、材料备不全、现场取证难等问题,有时一桩纠纷折腾好几天都没有结果,调解效率和成功率都不高。”
而“巡回调解”机制的建立,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该机制打破了以往“等案上门”和“坐堂办案”的传统工作方式,将调解室搬到了田间地头、宅前巷尾。调解人员主动下沉一线,第一时间发现矛盾、介入调解,真正做到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
“群众的事无小事,看似琐碎的婚恋经济纠纷,也有可能衍生出重大矛盾。”城固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尚建强感慨地说,“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的巡回调解员就是靠着‘跑断腿、磨破嘴’的毅力,对群众情理并重、苦口婆心说道理、讲法律,最终以真情化解坚冰,以亲情温润人心,以法理定分止争。”
(文中纠纷当事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