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沟村走出山慈菇种植致富路

2025年06月24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771 文章浏览数:

记者 何娜


  初夏时节,在略阳县金家河镇黄家沟村的山慈菇种植基地,一株株嫩绿的种苗挺拔生长,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温暖湿润的大棚内,村民王锡强正专注观察并记录山慈菇种苗移栽情况。他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种植山慈菇经验丰富。“山慈菇又叫‘独蒜兰’,是市场长期供不应求的珍稀药材。我们严格遵循种植标准,移栽至山地后,坚持每天喷灌一次,每三天锄草一次,全力保障它们健康生长。”他介绍道。
  黄家沟村近日与陕西乾元百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达成战略合作,以“企业投资+集体供地+村民参与”模式,将150亩生态林地打造成山慈菇产业基地。技术团队成功攻克人工繁育技术难关,目前已培育出300万株优质种苗。据测算,种植3年后基地亩产值可达30万元,4年至5年生植株产量更高,将为村里带来持续收益。
  这一合作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年增收3万余元。30多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发放劳务工资超50万元。企业则获得了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
  目前,该村已建成27个现代化标准育苗大棚、20亩的种质资源圃、27亩的种苗繁育基地和1000亩的种植基地,致力于打造濒危中药材保护与利用示范项目,预计三年内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万元。
  在产业发展基础上,村里还与企业谋划延伸产业链条,开发深加工产品。通过应用智能化种植技术,林下空间利用率提升60%,“以药养林”的生态循环模式已初步形成。
  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山慈菇味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对蚊虫叮咬、毒虫咬伤也有一定缓解作用,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的略阳县,素有“天然药库”“生物基因库”之称,黄家沟村正是山慈菇生长的理想之地。
  “现在在家门口的基地干活,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家里。”村民张大姐高兴地说。如今,这片“绿色银行”不仅守护着生态环境,更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