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责护资源 砥砺奋进为民生
——我市自然资源工作综述
仲夏时节,天汉大地上处处跳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一块块“沉睡”土地被“唤醒”并赋予新的发展使命,一处处废弃矿山被精心修复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张张不动产权证书被发放到喜笑颜开的群众手中……这背后,是汉中市自然资源系统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
吹响号角,擂起战鼓。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落实“思想引领、规划先行、要素保障、服务至上、把住红线、守牢底线”工作要求,锚定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战略目标,深化拓展“三个年”系列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守土安邦,染锦绣河山画卷;凝心固本,绘振兴发展宏图。市自然资源局勇当落实重大战略的“先遣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员”、建设生态城市的“主力军”,在天汉大地的热土上,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守护绿水青山 奏响生态发展乐章
汉中,“天府之国”“鱼米之乡”。立夏后,山清水秀,处处彰显着以绿为底,向新求质新动能。
严守耕地红线。绿色,是这座城市的基调。汉中如何守护这份大自然的“馈赠”?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打好耕地保护硬仗,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整改恢复补缺口、补充耕地找增量、从严执法遏新增”三措并举恢复耕地,采取“双签军令状、责任书、下沉督帮”等12项措施精准发力,全市累计实施占补平衡项目17475亩,竣工验收11853亩,已入库指标7091亩,待入库2993亩,在建项目5622亩,为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推进生态修复。市自然资源局以《汉中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引领,因地制宜编制实施方案,科学统筹、综合施策实施矿山生态修复。秦岭地区4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和南郑、勉县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全部完工,治理面积2151.64公顷;巴山地区3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有序推进,项目实施进度位居全省前列。制定《秦巴区域乱搭乱建乱采乱挖问题整改快速响应机制》,狠抓“两乱”问题整改落实。组织开展“保护秦巴生态、共建绿色矿山”植树活动,参与500余人次、植树4万余棵。
创建绿色矿山。统筹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矿产资源规模化开发、集约化利用,全市已建成2个国家级绿色矿山,2个矿山进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7个矿山进入省级绿色矿山创建库。积极推进南郑、镇巴区块页岩气勘查开发,南郑区块探矿权成为全省首宗以市场方式成功挂牌出让的页岩气探矿权,出让收益4.15亿元。大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年实施省级地勘基金、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12个4353万元。
如今,行走在天汉大地,抬头是清爽的“汉中蓝”,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百姓直呼幸福感满满!
稳定经济大盘 要素保障靠前发力
土地是生存之本,更是发展之需。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局以积极主动的责任担当、优质高效的工作质效,切实提升土地资源保障服务水平。
强化保障。积极协调省厅将全市重点项目纳入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予以保障,省级规划纳入重点项目132个,市级规划纳入重点项目1388个。开展两轮城镇开发边界局部调整优化工作,调入重点项目396个涉及用地规模8594.16亩。持续推行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级领导干部包抓责任制,妥善解决省、市重点项目涉土涉规涉矿问题,50个省级重点项目、480个市级重点项目用地全部保障到位。佛坪、勉县两个抽水蓄能项目用地从组卷报批到取得国家批复,创造了用时5个月的“汉中速度”。
消化存量。全力推动“标准地”改革,联合11个部门在全省率先出台《汉中市“标准地”改革工作细则》,全市按“标准地”模式供应工业用地23宗550.8亩,处置闲置土地2183亩。
挖掘增量。科学编制《汉中市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2024—2026年)》,制作《中心城区读地手册》,收录优质地块29宗1729.44亩,举办“以地招商”推介会,累计完成供地294宗12342亩。做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汉台被评为2024年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科学可持续类”典型示范案例。
筑牢地灾防线 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7月16日晚8点23分,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预测城固县发生地质灾害风险较高,当晚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先后发布橙色预警,对预警区内镇级责任人、村组负责人、风险区巡查员进行了叫醒叫应,要求提前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7月17日上午8点40分,该县老庄镇毕家河村村委会后面的余家湾发生泥石流,方量约1100方,由于及时响应、撤离果断,成功避免了3户12人及村委会6名工作人员因泥石流造成的伤亡,此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去年,全市自然资源系统组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技术支撑、应急小组和专家组4支队伍,有效应对了25轮强降雨和多轮极端天气,指导转移受威胁群众30557户72208人,妥善处置灾险情143起,实现了“零伤亡”目标。
地质灾害的成功处置,充分展示了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预警时效和高效防范应对能力。一方面是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机制,率先完成隐患点、风险区和沟口风险图斑的核查;另一方面是坚持防治并举,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完成2024年防治项目28个、增发国债项目7个和83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资金执行率和工作进度位居全省前列。积极申报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项目40个,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5095万元。
一片片秀丽的绿水青山,是守护生态安全的屏障;一个个片区规划蓝图,承载着跨越发展的梦想;一处处合理利用的土地,担负起粮食安全重任、守护着万千百姓的幸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自然资源局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守护好这片土地,树牢节约高效理念,提升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水平,坚决守牢底线红线,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汉中新篇章提供支持和保障。
(杨昊/文 陈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