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穿针引线”,黄金峡水利枢纽并网工程架线效率倍增——

过去两天的活,现在只需十几分钟

2025年06月28日 要闻 文章字数:1080 文章浏览数:

记者 梁逸晨


  青山环抱,电力线路纵横交织;绿水相依,拦江大坝巍峨耸立。
  近日,在引汉济渭黄金峡水利枢纽并网工程93号至107号放线现场,随着张力机发出有力的轰鸣声,银色的导线在牵引机的带动下,如游龙般向着远方的铁塔延伸。
  现场施工负责人杨进吉手持对讲机,目光专注地巡视着设备运行状态,娴熟地操控着张力机,指挥着放线作业有序进行。30余名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这一关键工序安全高效推进。
  作为引汉济渭工程的“龙头”,黄金峡水利枢纽总库容2.21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电站发电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具有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
  2023年7月,黄金峡水利枢纽正式下闸蓄水,紧接着引汉济渭工程通水。自此,一股股源自汉江的清澈水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古城西安,惠及千家万户。
  “2019年,国网陕西电力公司制定了引汉济渭黄金峡水利枢纽并网工程方案,计划从黄金峡水利枢纽送出2回110千伏线路,接入洋县330千伏变电站,满足枢纽电站能源消纳与区域电网升级需求。”工程负责人、国网汉中汉源公司施工项目经理田长银介绍,经前期大量勘察准备,今年3月,黄金峡水利枢纽并网工程开始全面施工。
  线路自洋县330千伏变电站电缆出线后,经龙亭镇、槐树关镇、黄金峡镇……田长银站在工程路径图前,向记者详细讲解线路走向:“整个工程穿行于秦岭南麓,沿途地势起伏大、沟谷纵横,还要穿越多个密集居住区,不仅施工难度大,还要确保沿线居民的正常用电不受影响。”
  针对当地复杂的地形条件,施工单位采用无人机放线技术,依托智能飞控系统精准投放导引绳,突破地域条件限制,大幅减少架线误差、提升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在槐树关镇万岭村29号至34号施工现场,国网汉中汉源公司工作人员张明亮手持控制器,精准操控着一架无人机徐徐升起,机下悬挂的导引绳迎风展开。
  随着无人机盘旋上升,绳索在空中御风起舞,精准穿过线塔滑轮后,被展放在铁塔之上。
  紧接着,牵引绳又连着导线向上向前爬升,当牵引绳与导线成功连接起两侧铁塔的瞬间,一段崭新的110千伏输电线路便在这崇山峻岭间成型。
  “过去人工放线,爬坡越岭耗时费力,遇到峡谷地带,电缆被硬拽上山容易受损,沿线植被也损毁严重。3公里线路导引绳的展放作业,放在过去需用两天,现在无人机出马,十几分钟就能完成。”张明亮说。
  引汉济渭黄金峡水利枢纽并网工程新建线路83.71公里、铁塔共计216座。该公司每日精准调度4个架线班同时施工,依托数字化施工管控平台实时统筹资源、管控施工人员,确保工程安全、高质、高效推进。截至目前,工程量已完成85%,计划于6月30日前完成1回线路的全线贯通。届时,枢纽电站的电能将被引入区域电网,为我市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