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生态+科技”双轮驱动为引擎,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域内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
秦巴汉水间的产业“智变”
2025年06月28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1826
文章浏览数:

记者 崔慧芬
当防爆巡检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替代人工“精准找茬”;当秦岭药草在智能化生产线转化为创新药;当朱鹮栖息地的黑米稻田成为“有机银行”,汉中,这座镶嵌在秦巴汉水间的生态之城,正以“生态+科技”双轮驱动为引擎,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生态与创新共生的时代答卷。
智造强基:机器人“兵团”激活产业新质生产力
在城固江湾外贸轻工业产业园的固博机器人产学研基地,一台防爆巡检机器人正灵巧模拟复杂工业场景下的巡检任务,让人直观感受到效率提升300%背后的技术根基——实时数据闭环与算法进化能力。
“我们生产的特种机器人专为挑战而生,尤其擅长解决高温高压、湿热等恶劣工业环境下的智能监控与管理难题,直击人工作业痛点。”陕西固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黎璨宇介绍,公司的生产线具备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满足客户多元化与个性化定制需求。
这家去年初落户城固的工业巡检机器人领域头部企业,仅用1年多时间便实现量产交付,凭借激光导航、AI故障诊断等12项核心专利技术,为火电、化工等10余个行业提供智能运维方案。
去年1月,该公司开始推进机器人产学研基地项目,并采取边建设边生产的方式,实现项目建设与投产达效的无缝衔接。
去年8月,陕西理工大学、城固县政府与该公司携手共建了陕西新质机器人学院;今年3月,陕西理工大学与该公司又共建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致力于培育掌握机器人研发、应用与系统集成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通过人才培育、研发转化、应用推广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机器人产业集群。
“未来公司的发展方向是在线制造。”黎璨宇说,公司总部于2020年4月在全球率先提出“在线制造”全新制造模式,该模式能满足人们个性化、就近化、快速化、低成本的产品需求。他表示,这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线制造时代,工人不再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是操控AI和机器的“创意总监”,创造力将被极大激发,从而推动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医药聚链:“生物医药航母”领航产业集群破茧
距江湾外贸轻工业产业园不远的城固县三合循环经济产业园内,一个全省乃至西部最大的中医药生产研发和大健康产业基地正拔节生长。
在修正生物医药健康城项目制剂一车间,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与此同时,制剂二车间的内部装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一期项目制剂一车间于去年12月建成并试产,目前在接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符合性检查验收,验收结束后就可以正式投产。制剂二车间预计今年年底前建成投产。”修正药业集团天汉药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胡新奇说。
作为修正药业集团落子西北的战略支点,这座计划总投资45亿元、占地1088亩的“生物医药航母”分三期建设,当前全面推进的一期工程,聚焦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和秦巴生物医药研究院三大核心板块。
“首批我们计划转入82个国家药品批准文号,包括‘金斯达舒’和‘温肾前列胶囊’两个独家品种。”胡新奇表示,新建的中医药标准化生产线和车间已全面开工,同时配套建设库房、电能动力中心、污水预处理及消防安全等设施,旨在打造一个集生产、销售、物流、检测于一体的现代化医药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总产值突破16亿元,不仅可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还将为城固县贡献税收超1.3亿元。
生态变现:有机产业点绿成金带富一方
走进朱鹮之乡洋县,青山绿染,美景如画。山林间百鸟争鸣,稻田里朱鹮翩跹,与辛勤劳作的农人共同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
比邻而居,和谐共生。在自然的馈赠里,洋县寻找到幸福生活的“密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有机产业。
在该县双亚有机农业集团展厅内,“朱鹮湖”牌有机黑米、五彩米等商品琳琅满目。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双亚集团发展有机认证基地1.5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2万亩,以黑米为根本,研发出8大类72个单品,去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
“我们采取‘企业+农户’生产模式,带动全县7个镇42个村的4000多户农户增收。”该集团董事长周亚刚说。
在朱鹮酒业生产线上,以洋县黑米为原料的黑谷酒,采用非遗工艺酿造,酒体琥珀透亮,填补了国内外黑色有机酒类空白。
好生态带来绿产业。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以有机生产基地为基石,以有机产业园区为重点,着力打造有机品牌。今年5月,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成功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今,全县已认证有机产品115种、面积达18.23万亩,有机基地面积居全省第一位,有机产业年产值达55亿元,真正实现了“一只朱鹮带富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