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五点协同”筑牢医疗救助保障网
2025年06月28日 县区亮点之走进汉台
文章字数:927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张禾 徐珊)今年以来,汉台区以服务创新为抓手,通过“五点协同”机制深化医疗救助精准落实,在做好“一站式”和手工零星报销基础上,多维度织密民生保障网络,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
数据核查比对,守牢应保尽保底线。建立重点人群参保信息动态核查机制,每月与民政、农业农村部门联动,实时更新困难群众身份信息并在医保系统标注。针对异地就医未结算患者、返乡人员、脱贫监测户等易漏保群体分类建册,组织镇街与村(社区)医保经办人员入户宣讲政策,算清参保“经济账”与疾病风险“明白账”。对省市反馈的疑似未参保人员,通过“政策宣讲+代办代缴+绿色通道”模式,协调税务部门精准落实参保登记。
智能监测预警,精准定位风险群体。依托“医保+网格化”动态管理系统,整合乡村振兴、基金监管等数据建成可视化智能平台,实现对重点人群就医数据的实时筛查。定期分析定点机构诊疗信息,动态监测异地就医、慢特病待遇办理等情况,对高额医疗费用负担人员分级预警,建立“一人一档”风险档案,同步推送镇街开展核查帮扶,提前摸排致贫返贫风险。
上下联动摸排,构建双向预警机制。建立“数据筛查+实地走访”双轨模式,通过系统每月推送高额费用人员信息,由村医、网格员按片区入户核查家庭收入、疾病负担、劳动能力等情况。同时将风险排查纳入网格日常工作,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上传问题线索,经镇街研判后形成发现—处置—反馈闭环,推动救助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发现转变。
部门协同联动,形成综合救助合力。牵头建立医疗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整合民政、卫健、乡村振兴等多部门资源,构建“1+N”社会救助格局。医保局将预警问题分类建立“一人一表一册”台账,定向反馈至行业部门。卫健部门落实大病救治与先诊疗后付费。民政部门给予低保或临时救助。工商联、慈善机构开展慈善帮扶。人社部门提供就业扶持,实现政策资源协同发力。
优化服务质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全面推行“一窗式”结算服务,对重特大疾病患者实行“1+5”健康管理机制,由专家团队包联入户送医送药并建立健康档案。加强镇街医保经办人员培训,印发办理清单,培养“医保明白人”。通过微信、大喇叭等多渠道宣传政策,结合网格员走访开展入户讲解,同步建立群众诉求响应机制,实时解决医保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服务满意度。
数据核查比对,守牢应保尽保底线。建立重点人群参保信息动态核查机制,每月与民政、农业农村部门联动,实时更新困难群众身份信息并在医保系统标注。针对异地就医未结算患者、返乡人员、脱贫监测户等易漏保群体分类建册,组织镇街与村(社区)医保经办人员入户宣讲政策,算清参保“经济账”与疾病风险“明白账”。对省市反馈的疑似未参保人员,通过“政策宣讲+代办代缴+绿色通道”模式,协调税务部门精准落实参保登记。
智能监测预警,精准定位风险群体。依托“医保+网格化”动态管理系统,整合乡村振兴、基金监管等数据建成可视化智能平台,实现对重点人群就医数据的实时筛查。定期分析定点机构诊疗信息,动态监测异地就医、慢特病待遇办理等情况,对高额医疗费用负担人员分级预警,建立“一人一档”风险档案,同步推送镇街开展核查帮扶,提前摸排致贫返贫风险。
上下联动摸排,构建双向预警机制。建立“数据筛查+实地走访”双轨模式,通过系统每月推送高额费用人员信息,由村医、网格员按片区入户核查家庭收入、疾病负担、劳动能力等情况。同时将风险排查纳入网格日常工作,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上传问题线索,经镇街研判后形成发现—处置—反馈闭环,推动救助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发现转变。
部门协同联动,形成综合救助合力。牵头建立医疗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整合民政、卫健、乡村振兴等多部门资源,构建“1+N”社会救助格局。医保局将预警问题分类建立“一人一表一册”台账,定向反馈至行业部门。卫健部门落实大病救治与先诊疗后付费。民政部门给予低保或临时救助。工商联、慈善机构开展慈善帮扶。人社部门提供就业扶持,实现政策资源协同发力。
优化服务质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全面推行“一窗式”结算服务,对重特大疾病患者实行“1+5”健康管理机制,由专家团队包联入户送医送药并建立健康档案。加强镇街医保经办人员培训,印发办理清单,培养“医保明白人”。通过微信、大喇叭等多渠道宣传政策,结合网格员走访开展入户讲解,同步建立群众诉求响应机制,实时解决医保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服务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