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金”记:从田间废料到绿色财富
记者 王茜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我市每年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四大作物年产秸秆量较大。如何实现秸秆的科学综合利用事关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更事关农民切身利益。
秸秆粉碎还田提升土地肥力;饲料化利用为养殖业提供绿色饲料;原料化转变助力多个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结合本地农业发展实际,加大农机装备应用,多途径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秸秆还田及离田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让“草垛垛”变成了农民增收的“香饽饽”,将田间废料变成“绿色财富”,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径。
机械还田增肥力 科技提升利用率
“老周,秧田机械耕整翻埋得不错,细碎秸秆和土壤混合得很均匀,水田大秧长势不错。”端午节后不久,市农机化发展中心技术服务队来到了洋县洋州街道办梁家村村民周水清的十多亩水田边,农机服务队工作人员用手轻轻捻开泥土,几缕碎秸秆在土壤中若隐若现。
市农机发展中心农机推广与装备科科长冯雄表示,目前秸秆肥料化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机械化粉碎深翻还田,另一种是秸秆离田堆沤发酵。今年“三夏”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组织市县技术人员下沉一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机具推广和作业技术指导,还利用微信群等网络手段向群众科普如何科学秸秆还田。
“今年村上购买了小型收割机和粉碎脱粒机,油菜收割完就在田里脱粒,同时将秸秆粉碎还田,特别方便省事。”留坝县马道镇花草门村村民周亮说,以前一到秸秆处理的时候就发愁,如今有了机械省事多了。
市农机化发展中心主任王晓军表示,为了大力提升我市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利用,2024年全市累计投入联合收割机、秸秆粉碎机、揉丝机、打捆机、旋耕灭茬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具3.8万余台套,极大地提升了四大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离田利用多样化 变废为宝促增收
夏收过后,位于勉县新街子镇的定军山草制品专业合作社联丰分社机器轰鸣。草支垫成型机前,工人将整理好的秸秆放入机器,压制、成型、捆扎,不到两分钟一件长135厘米宽16厘米厚7厘米的草支垫就制作成功了。
联丰分社负责人于新勇告诉记者,今年秸秆的收购价格为6毛钱一公斤。同沟寺镇官沟村村民陈彦清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不久前他向合作社销售秸秆收入了近3万元。
“农闲时来合作社务工,每个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家住周家山镇春风村的谢明英一边麻利地往机器里填装秸秆,一边笑着告诉记者,这批正在生产的秸秆说不定就有前几天从她家地里收来的油菜秆。
在离联丰分社几公里远的纪寨分社,利用秸秆生产的草制品多达20余种,远销甘肃、青海等地。为了改变生产线季节性停产的现状,近5000平方米收储厂房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覆盖勉县、汉台、南郑、洋县等县区的收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和水平也将大幅提升。
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农作物秸秆帮助群众增加收益,我市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途径,衍生多种经营创收形式,还将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主体培育纳入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村集体壮大项目支持。
“油菜和小麦秸秆的离田综合利用率相对较低,为了物尽其用我们作了很多尝试。”南郑区农机中心主任张永寿介绍,今年秋天高台镇红旗村集中秸秆收集、转运、利用于一体的颗粒燃料加工项目将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消耗周边村镇农作物秸秆5万吨。
近年来,我市积极培育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市场主体212个,大力开展四大作物收储转运,离田加工为有机肥、畜牧饲草料、草制品、食用菌基料及生物质颗粒等多用途产品,同时不断完善秸秆收集处理、储运销售体系。
秸秆循环全利用 产业链不断延伸
走进位于镇巴县泾洋街道办大垭村的龙华农牧专业合作社,宽敞的标准化圈舍里,牛儿正悠闲地吃着秸秆发酵制作而成的青贮饲料。

“青贮饲料在密封包里发酵两个月后,投喂时再按比例加入酒糟、玉米粉等,不仅营养丰富,每吨成本还比从外地购买降低300元。”合作社负责人李相才介绍说,去年政府免费发放了秸秆揉丝和打捆机具,鼓励养殖企业就近收储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
镇巴县农技中心主任杨建军表示,从2023年开始全县陆续建立了像龙华农牧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秸秆回收点81个,就近收储玉米、油菜等农作物秸秆。目前,全县还建立起了9个集秸秆收储转运加工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示范点,生产的青贮饲料、肥料、燃料、食用菌辅料等产品在满足当地相关需求的同时甚至远销甘肃、内蒙等地,秸秆循环经济链条初具模型。
小洋镇毛垭村经济合作社就是典型的综合利用示范点。去年底,合作社引进了一个“大块头”农机设备——移动式秸秆综合利用机,运行一天就可以消耗20亩土地的农作物秸秆,产出近10吨青贮饲料。
今年,毛垭村经济合作社又购置了多功能粉碎机,将秸秆利用后的废料再次循环利用,生产成食用菌辅料。负责人唐代军说:“等大棚里的土豆收获后,我们就准备种食用菌,辅料就用我们自己生产的。”
近年来,镇巴县聚焦秸秆综合利用的多元化路径,加大了秸秆利用农业机械的推广,逐步探索将农作物秸秆从简单的粗加工转向精深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不仅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还促进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生态效益,为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