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新增就业2451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8.1%

我市倾力做好家门口就业服务

2025年07月01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1251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李文铎


  近年来,我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打造“家门口”便捷就业服务新模式,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1月至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451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8.1%。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102个,接入并使用就业系统服务网点62个(包括各级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购买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计划到“十四五”末,建成120个。
  

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岗位找人”


  依托市县两级人社服务大厅、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拓展延伸服务阵地,探索创新就业创业服务模式,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实现在家门口让“人找岗位”变“岗位找人”。汉台区创新开展“家门口就业服务进社区”岗位推荐活动,每星期到一个居民小区“零距离”上门推荐岗位、直接对接就业困难群众,真正把就业创业服务嵌入群众日常生活场景,目前已开展进小区送岗位活动30场,推荐企业1157家,登记求职3404人,推荐岗位8879次,解决就业人群178人;南郑、洋县、宁强将就业服务延伸至园区,面对面宣传解读惠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紧缺人才招聘难、成本高的问题;城固探索推行“共享用工”新模式,实现同一工种员工在不同企业间灵活调配。
  

精准服务推动重点群体就近就业


  印发《汉中市高校就业服务驿站建设实施方案》,将就业服务触角延伸至高校,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对标市场产业结构需求,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培训等全链条式服务。陕西理工大学、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3所在汉高校就业服务驿站落地建成。截至6月底,全市共吸纳5327名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创业。依托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深化运用“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全面摸清流动未参保人群、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长期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底数,“一人一策”落实精准服务。定期走访园区企业、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工厂征集岗位,推动重点群体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多频次多渠道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专场招聘、创业扶持等服务,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和托底安置力度,全方位开展重点群体就业援助。截至6月底,失业人员再就业806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820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67.23%、62.67%。
  

智能平台破解园区企业用工难题


  注重需求引导与供给优化协同,深入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向园区、社区、劳密企业等延伸,促进人力资源供需高效精准匹配。依托各级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全天候发布企业招聘、创业指导等政策信息,求职者登录“就业在汉中”系统可筛选符合技能匹配、薪酬待遇、职业发展、工作环境等个人期望的岗位,实现就业岗位和求职者快速对接。秦云就业汉中分站注册个人用户105万人、企业用户3994个。自服务平台运行以来,通过自助终端进行求职、培训等2.2万人次,发布岗位6695个,达成求职意向5258人次。聚焦园区企业需要、劳动者需求,为劳动者实时提供培训资源信息,依托3个园区培训中心、20个企业职工培训中心,联动开展数控加工、电焊等实用技能培训,就近满足企业职工技能提升需求,达到“培训结束即可上岗”的效果。1月至6月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2人次、职业技能等级评价0.9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