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场雨

2025年07月01日 副刊 文章字数:1616 文章浏览数:

刘昱村


  二姐说:“坡上的玉米缠了绳绳了。”
  我望过去,见那一畦畦玉米已有一人多高,叶子都卷在一起,扭曲着,确实像一根根青绿色的绳子。玉米根下的土呈现一片灰白色,连杂草都没有。天空没有一丝云,阳光毫无遮拦地直射大地,蒸腾着植物们仅存的一点水分。
  开春以来没有下过一场透雨,上天好像忘记了还有清明、谷雨、芒种这些节气,冬天一结束,就直接把季节往夏季赶。气温越来越高,山口吹来的风越来越干,甚至有几天,风还带来北方遥远的黄沙,铺天盖地,无孔不入,连院子里的小狗都忍不住打着喷嚏,警惕地盯着灰蒙蒙的小路。
  山谷里所有的植物都如临大敌,加快了生长速度。
  首先是油菜。油菜花开的时候是三月下旬,那些青绿的花序是次第开放,从底部第一朵花到顶端最后一朵花开一般会历时一个月。可是仅仅一个星期,金黄的油菜花已经铺满山谷。还没反应过来要好好欣赏的时候,花朵开始凋谢,油菜以惊人的速度在结荚育籽。到四月中旬,山谷里已经看不见一块花田,油菜集体提前半个月完成了自己的生长过程。它们的主干为此耗尽水分结荚了,不管每个菜荚里面是两颗油菜籽还是五颗油菜籽都没有关系,现在只需等待,等整株油菜慢慢干枯了,油菜籽就成熟了。它们完成了使命。
  接下来是小麦。山谷里几十块小麦田,在村里人低头收油菜的时候,它们还像绿色棋盘一样镶嵌在田野中间。当收完油菜籽后抬起头,发现麦子也黄了。麦子本来应该在油菜地插上秧苗后才收割的,现在也等不及了。麦田的主人摘一枝麦穗在手掌里揉,眯着老花眼数,麦粒只有往年的一多半,他叹口气,麦子们也尽力了。
  然后是竹笋。竹笋是村民在春天最主要的蔬菜。地里的萝卜白菜已经吃完,豆角和茄子才开始育苗。整个春天,我三姐总会抽空绕去竹林走一圈,出来就是一竹筐的竹笋。她麻利剥去笋壳,在开水里煮十几分钟,加泡菜一炒,就是十分鲜美的下饭菜。往年雨水好的时候,竹笋总是疯涨。三姐和她的姐妹们掰竹笋的速度根本敌不过竹笋生长的速度。一不小心,竹笋就从茶地、菜地和沟坎边的小路上冒出来,清理起来十分麻烦。今年她们从竹林出来的时候,竹筐里的笋子总是很少,而且特别细瘦。
  还有荠荠菜、野芹菜、羊蹄甲、折耳根等野菜,它们在山谷里早就扎下了根,比这里的村民还要熟悉各处的地势和土壤的肥力。但是今年,它们出苗极少,刚长出幼苗不久,就急急慌慌抽薹开花,想赶在细小的根须下面最后一滴水干涸之前,完成繁殖后代的使命。
  可是,依然没有像样的雨,偶尔一阵细雨过后,就是更大的太阳,地皮上一点湿气被快速晒干,大地像一个巨大的蒸笼。村里的男人们白天出村去工地务工,挥汗如雨;下班后急急赶回家,去井里或水塘里挑水灌菜,浇玉米,坡地里所有的幼苗都在向他呼救,等着那一瓢水续命。村里大大小小的水井都清理出来,但凡能沁出水的,都被一瓢一瓢舀进田地里。
  季节不等人。收了油菜小麦,就要浆田插秧,点豆子,押红薯。村民们看着干涸的田地,每天不停抬头看天,相互打听着雨季的消息,焦虑得寝食难安。
  得到上游水库开闸放水的消息,家家买水泵,把水管子买到几百米长,严阵以待。水库上午十点打开水闸,要经过上游十几个村子,沿途水渠放满了水泵。渠里的水到下午都没有过来。渠坎上站满了村民,大家望眼欲穿,直到天黑都没有见到水。他们开始骂天骂地骂上游的村庄,骂老婆孩子骂天黑还在圈里哼哼叫唤的猪,怒气冲冲。听见一片蛙鸣,看见天上又亮起星光,摇着头三三两两回家了。不过还有身影一直蹲在渠坎边,像几个固执的黑树桩。大概凌晨一点,一个声音突然划破夜晚的寂静:“水——来——了——”
  山谷里立即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从来不知道村里有那么多盏电灯,那么多的人。天亮的时候,所有田里都灌满了明晃晃的水。大家顾不上吃饭和休息,耙田,栽苗,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所有的水田都插上了秧苗。只一天的时间,这里就完全变了模样。
  渐渐有了雨讯,可是,雨却总是匆匆经过山谷,留下几点雨滴,头也不回地一次又一次去了其他地方。我已经多次接到我妈打来的电话:“你去问一下懂天气的人,到底啥时候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