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饭

2025年07月01日 副刊 文章字数:1557 文章浏览数:

20250701083211897-24-ba7b0.png

黄卫君


  从南山访友归来,我们放弃了走大路回家的计划,骑摩托车走乡间小路。
  这里是秦巴余脉的边缘地带,浅山丘陵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此起彼伏。走到一道峁梁下面,坡度陡降。坡地里包谷深黄浅绿的颜色一层层地漫过坡面,有了一种强烈的层次感。前面路边停着一辆三轮摩托车。于是,我们减慢了速度。
  忽然闻到路边包谷地里飘来一阵浓郁的香味,似曾熟悉。仔细嗅嗅,原来是泡面的味道。不一会儿听见包谷地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一个中年男人扛着一蛇皮袋东西从包谷丛林中钻出来,满头大汗,脸上有几道包谷叶子划出的暗红色的血印子。我们问他:都早饭时候了,还不回去?男人憨憨地笑着说:农村里没那么多讲究,大忙天的啥时候方便了再吃。趁早上天气凉快,五点多就出门,才把这一片包谷掰完。
  一个女人也从包谷垄里钻出来,拿出碗筷和水壶,泡了一大盆方便面,又从袋子里取出几个罐罐馍和两瓶啤酒。女人说:一到这个时候忙得鬼吹火一样,出来干活吃的喝的都要带齐了,少跑冤枉路。如今这个当口上谁家不备两箱方便面,大人碎娃饿了就能吃。方便面多省事,省得烧锅抹灶,懒人饭么。男人笑着说:要不咋整?屋里也没个闲人做饭,干活累了肚子空了,身上没劲,走路都要打蹿蹿。庄稼咋收得回去!
  方便面泡好,男人先仰脖灌下半瓶啤酒,然后就着两个罐罐馍,稀里哗啦很快把一盆方便面吃个精光。他抹了把嘴,打了个饱嗝,十分满足的样子。稍微歇了会儿,男人一鼓作气从坡上扛下来十多个装包谷的袋子,搬上车码好用绳子封紧,然后启动了车子。车子在白花花的太阳下颤悠悠地奔跑着,宛如一个漂浮的小岛。站在坡上,头顶的天空蓝蓝,白云翻卷着,像一个白底青花的大海碗,盛满了悠悠的时光。
  犹记得小时候,遇上“双抢”的日子,母亲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连做饭的时间都紧张。那就做顿懒人饭,不劳神费力,简单省事。擀面条耽误功夫,夹鸡脑壳吃简单,汤汤水水的解暑又顶饿。面缸里搲出一碗面来,用水拌成黏糊状。浆水菜炒香加水烧开,面盆稍斜,用筷子沿着盆边将和好的面糊,一夹一挑,面疙瘩纷纷跳进沸腾的水中,翻滚几次就成了鸡头,有鸡冠有尖喙,美其名曰鸡脑壳,其实就是一锅面疙瘩。煮到面熟透,汤清而不糊,鸡脑壳卧于一汪菜水之中,撒上一点葱花油辣子,就着早先炕好的馍馍,比拌汤吃得攒劲。
  揪面片子也不错,面和好擀开,再用刀切成五六寸宽的条,然后揪一片往锅里扔一片。食指和大拇指一揪一搓之间,力道均匀,薄厚适中,煮熟后把炒好的菜调进去即成。面片口感爽滑、劲道,佐以葱蒜辣子,吃得酣畅淋漓,让人忘记了浑身的疲惫。
  刀削面和面削削有异曲同工之处。农忙时节,本来想吃顿刀削面改善一下生活,谁知一忙起来就做成了面削削。面削削是陕南普通的农家饭。浆水菜和洋芋片片同炒加水烧开。把和好的面团反复揉搓成形,一手托面,一手用刀把面削成条。不同于饭店的厨师们气定神闲,乡下的母亲们心里还惦记窗外事,削出的面条长短、薄厚不一。不过这些并不影响面削削的口感。舀出一碗面削削来,上面点几滴辣椒油,红油晕开,吃饭的人心底里开花。
  旧时乡村的母亲们喜欢炒米茶,把大米炒得金黄酥香。农忙时节,在田间地头用开水一冲泡,既当茶饮解暑止渴,又能解饿。还有陕南人喜欢吃的菜蒸饭,这种饭有油有盐有菜,上顿吃完顾不上起锅,下顿热了再吃,叫作卧锅饭,也可捏成饭团,干活时可以带上充饥。
  把剩饭剩菜加水一煮,区别于粥就叫作煮蒸饭,有人戏谑称其为:坷垃田里放水。每每此时,男人们狠狠地骂上一句:懒婆娘!女人们也不恼,笑着说:等闲下来了,上顿给你们蒸面皮,下顿给你们煮腊肉,让你们吃得安逸!
  回到家已是午饭时候,懒得去烧锅做饭。打开手机,点了一份手擀浆水面外卖。半个小时后,外卖小哥顶着午后的太阳,汗流浃背地送到门口。我坐在空调房里,吃着熟悉的味道,没有了烈日灼心、没有了汗水湿透衣背的感觉,没有了敬畏之心,吃得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