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能建”栽苗筑基,各级接力培育,到“税务局”拓销解忧。一任接着一任干,生动诠释了帮扶力量的迭代传承,也成就了蒿坪子村百亩枇杷园——
让乡亲们奔向更甜的日子
2025年07月03日 要闻
文章字数:1556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冯丹
“快来看看我家今年的枇杷,个个都有乒乓球大,皮薄肉厚、清甜多汁,味道好得很嘞!”镇巴县泾洋街道蒿坪子村的枇杷园里,正忙着采摘的村民周女士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她指着自家精心照料的4亩枇杷园介绍道:“今年收成特别好,亩产能有500斤,每天摘三趟拉到县城,每斤能卖5到8元,一天少说六七百块,这一季下来,光枇杷就能给家里增收12000多元!这可多亏了当年中能建送的好苗子和技术,现在税务局又帮我们吆喝卖果子,销路一点也不愁!”
蒿坪子村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年日照超过1800小时,温润的气候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走进村子,百亩枇杷园蔚为壮观,金灿灿的果实缀满枝头,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醉人的果香四处弥漫,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产业风景线。今年,蒿坪子村的枇杷迎来了丰收季,总产量预计突破2万斤。
这片“金果”飘香的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凝聚着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帮扶单位持续接力、精准帮扶的心血。
产业筑基,荒坡变“金山”
时光回溯到2016年至2023年,定点帮扶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能建)经过深入调研,精准施策,投入专项帮扶资金10万元,一次性引进了“大五星”等优质枇杷苗5000株,无偿发放给村民,将荒坡打造成枇杷园。中能建深知“授人以渔”的道理,同期邀请县园艺站专家到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覆盖果农200余人次,为蒿坪子村的枇杷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种苗和技术基础。村民们亲切地称这些枇杷树为“中能建送的摇钱树”。
接力培育,护航产业成长
产业萌芽后,县、街道等各级党委政府持续关注。主要领导深入蒿坪子村田间地头调研指导,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县园艺站将蒿坪子列为重点技术支持村,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到村开展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专题培训3—4次,显著提升了果农的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水平。2023年底,镇巴县税务局开始定点帮扶蒿坪子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中能建帮扶的基础上,继续积极作为,两年来累计新争取枇杷苗6000余株,将枇杷产业扩大了两倍,从一处枇杷园到户户种枇杷,枇杷产业茁壮成长。
拓销破局,打通“最后一公里”
随着枇杷树进入丰产期,如何让好果子转化为真金白银成为新考验。接过中能建帮扶“接力棒”的镇巴县税务局,将帮扶精准聚焦在“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上。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紧密协作,迅速打出一套务实有效的“组合拳”。

税务局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向“娘家”单位发出“爱心助农”倡议,干部职工踊跃响应认购。短短一周内,便帮助农户销售枇杷超1500斤,有效缓解上市初期的销售压力,极大提振了果农信心。驻村第一书记李锐更是化身“义务宣传员”,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发布蒿坪子村枇杷的实拍美图、采摘视频和联系方式等信息。精准的“熟人圈”营销迅速发酵,成功吸引大批县城及周边地区的市民游客利用周末驱车前来体验采摘乐趣,高峰期日均接待采摘游客超百人,带火了乡村“采摘游”。为持续扩大影响力,驻村工作队精心策划运营“蒿坪子守村人”抖音账号,围绕枇杷丰收、椴木木耳、树花菜育苗等主题,制作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突破22万次,有效提升了“蒿坪子枇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人参与蒿坪子村乡村振兴。

从“中能建”栽苗筑基,各级接力培育,到“税务局”拓销解忧,蒿坪子村的“百亩枇杷”,生动诠释了帮扶力量的迭代传承。如今,这金灿灿的百亩果园,不仅甜蜜了村民的生活,更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产业支柱。看着昔日的荒坡变成今日的“金山”,村民们从守着土地发愁到依靠产业稳定增收,驻村第一书记李锐感慨道:“这正是‘一任接着一任干’,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金灿灿的枇杷,就是乡亲们奔向更甜日子的幸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