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细悟强作风 真查实改促发展

——宁强县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2025年07月04日 要闻 文章字数:2286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李洁

  6月12日,走进宁强县大安镇桑树湾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支由10余人组成的巡堰队,他们拿着铁锨、铁耙等工具,冒着炎炎烈日,沿着大林堰巡查,遇有阻塞物就跳到堰渠里去清理。村支书宋天波笑着说:“今年天干少雨,田地用水量大,我们村上就组建了由村干部和村民组成的巡堰队,主要是查看堰渠里的水流是不是通畅,如果有淤堵,就及时疏通,确保村民‘三夏’生产用水……”这些承载初心、彰显担当的生动图景,是宁强县委扛牢主体责任,以锲而不舍的韧劲,深学细悟笃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的扎实实践。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县上下聚焦“学查改”,贯通责任链,以过硬作风护航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组织强基,贯通责任抓落实


  作风转变,关键在责任落实。宁强县坚持把强化组织领导作为首要保障,着力构建起严密高效、贯通到底的责任落实体系。成立县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下设4个工作组,统筹推进学习教育工作。县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习教育工作4次,全县重点工作调度会调度安排12次,确保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创新建立“常委联系指导+分片督导+专班调度”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推动力量下沉、责任压实。县委常委下沉联系点指导41次;6个分片指导组对27个党(工)委完成11轮全覆盖督导,现场督办解决各类难题396个。针对卫健、民政等关键领域痛点,县委派出督导组,坚持督导与指导并重,发现问题立行立改、跟踪问效。基层党委班子成员常态化联系指导基层党支部,列席指导“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1200余次,开展“送学上门”180余次。
  

学思践悟,理论铸魂筑根基


  理论清醒方能政治坚定、行动自觉。宁强县坚持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在真学深悟上下足功夫。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开展学习研讨319次,以上率下掀起学习热潮。基层党支部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载体,组织学习研讨3200余次,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质量举办领导干部读书班,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分层分类精准施训,引导广大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组织流动党员就近就便参学1100余人次;线上精准推送学习资料42期;依托行业党委、党群服务阵地,有效覆盖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67人,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
  

查改并重,标本兼治求长效


  作风建设,重在真查实改、贵在久久为功。宁强县坚持问题导向,以“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决心,将“学、查、改”一体推进,着力构建严管严治长效机制。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严格对标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查摆突出问题。对照《2个问题清单》、警惕基层“四风”10种隐形变异表现、紧盯违规吃喝专项整治明确的七个方面问题,全县共梳理排查问题4723条,逐一建立台账、动态管理、限期销号。
  强化警示震慑,召开全县警示教育大会,组织4426人次集中观看警示片、学习典型案例通报,主要领导讲授专题廉政党课,用“身边案”深度警醒“身边人”。狠抓整改落实,动真碰硬,目前已完成问题整改3296项,其余1427项正按计划压茬推进。在全面落实市级5项专项提升行动基础上,增设“社会救助惠民生”与“规范计费安民祉”两项专项提升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问题。
  

开门问效,为民服务践初心


  宁强县坚持开门搞教育,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全县畅通线上线下渠道,广泛收集“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企业意见建议254条,县级层面精准确定并推动解决重点民生事项7个。深化践行“四下基层”制度,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累计开展宣讲608场次、专题调研425次、下访接访450次、现场办公541次,高效化解信访问题729件。组建263支县镇村三级党员先锋队和志愿服务队,2549名党员挺膺担当,冲锋在森林防火、抗旱保灌、乡村振兴最前沿,将学习教育的澎湃动能,源源不断转化为惠及群众、助推发展的扎实行动与显著成效。
  “晴雨表”量出民心温度。在高寨子街道肖家坝村,网格员肖建华手中的《户情民意晴雨表》将866户村民精准标注为绿(晴天户)、黄(阴天户)、红(雨天户)。“‘雨天户’天天访,‘阴天户’三日一探,‘晴天户’每周联络,”肖建华介绍,“去年老陈家突遭变故定为‘雨天户’,专班工作人员在门外苦劝3小时打开心门,1个月帮助他们从‘暴雨户’转为‘晴天户’!”依托智能化平台、“矛调小助手”、村级解忧驿站和乡贤谈心微站点,该村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8%,回访满意率100%。“心防工程”经验已在全县矛盾调处领域推广,成为辅助感知民情、化解矛盾的创新路径。
  “小驿站”托起幸福家园。在大安镇“红色驿站”,午餐时分,77岁的独居老人王忠全正享用着三菜一汤的可口饭菜。“一顿才9块钱,对我们老年人有照顾,孩子在外也放心!”他笑着说。这个日均服务270人次的驿站,聚焦“一老一小”,设置食堂、康养室等10余项功能区,提供爱心餐、联合“医社联盟”义诊、发放慰问品,推行“驿站+”治理模式,组织活动120余场,解决群众微实事253件,还成为非遗体验、阅读分享的文化窗口。驿站内,残疾人创业基地竹编忙,退役军人之家茶香暖,一个温暖的幸福港湾已然形成。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须臾不可松懈!从感知民心的“晴雨表”,到温暖人心的“小驿站”;从抗旱送水的匆匆步履,到堰渠巡护的默默坚守;从网格员肖建华手中标注的“雨天户”到驿站里王忠全老人洋溢的幸福笑颜……宁强的实践深刻昭示:作风之变带来了发展之兴。宁强县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纵深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着力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锤炼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宁强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作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