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跑断腿”到“遛弯办”
略阳“联审联办”将政务服务“搬”到百姓家门口
记者 崔慧芬
7月2日中午,略阳县徐家坪镇党群(便民)服务中心一楼的联审联办窗口前,该镇明水坝村村民高勤利捏着身份证,一边和窗口工作人员寒暄,一边递上材料。
“以前个体工商户注册、年审都要跑到县上才能办,来回折腾大半天。现在下楼遛弯的功夫就把事办了,工作人员都是熟人,唠两句家常事儿就办妥了!”他笑着展示刚打印好的年审结果,语气里满是轻松。
楼上户籍窗口同样热闹。村民张翠娥翻出结婚证、户口本和孩子的生育证明,熟练地把材料推给工作人员:“生老大那会儿,办生育登记得跑到县城去,来回七八十里山路颠得人头疼。去年生老二,家门口就办妥了,省心太多了!”
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略阳县,曾因地理环境特殊、居民分布广泛,在人口流动与移民搬迁加速的背景下,群众办事面临“两头跑”“多头跑”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略阳县政府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21年12月,在徐家坪镇徐家坪社区试点“镇街村居联审联办”。一枚“镇街联审联办专用章”、一枚“村居联审联办专用章”如钥匙,打开了行政区划壁垒——外村居、外镇街户籍群众在居住地就能申办原住地事项。
这把“钥匙”经过半年实践打磨,于2022年5月正式在略阳全县落地,结合审批服务事项延伸下沉工作,从镇村事项拓展到县、镇、村三级联办。该县还印发了《深化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规范了镇街党群(便民)服务中心窗口设置、人员配置、制度建设和经费保障等工作,方便群众“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
如今,全县共建成镇街和镇街驻地村居合二为一的党群(便民)服务中心17个、集中安置点党群(便民)服务站5个,开设跨镇办窗口17个、跨村办窗口22个,刻制“镇街联审联办专用章”17枚、“村居联审联办专用章”22枚,建立“镇街村居联审联办”信息共享平台,对全县17个镇街、165个村居和人口较为集中的安置点实行政务服务全面覆盖。全县群众和企业真正实现了想在哪办在哪办,哪里方便哪里办的便利。
改革带来的便利,甘肃籍居民白梅感受颇深。她早年嫁到略阳,把户口从甘肃迁过来时要先回原户籍地开证明,再拿回来办落户手续,来来回回得跑三四趟。“现在给孩子办理户口迁移,只需要带上申请、户口本和身份证等材料到最近的办事点,几分钟就能办好。”
为了让特殊群体也能享受便利,略阳县还推出“帮办代办+上门服务”。略阳县公安局派驻政务大厅民警冯冠雄介绍,他们在各社区、村、集中安置点警务室,开展由社区民警代办、委托咨询户籍业务,对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同时,“陕西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同步开通线上咨询,跨省通办、异地身份证受理等业务全覆盖。
“我们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推行县级事项镇街转办、帮办机制,通过做实事项下沉延伸,构建异地办理模式,让群众就近申办、镇(街)现场审核,通过信息渠道传递至相关单位办理,实现群众办事只跑一次、只跑一地的目标。”略阳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徐永强说。
从“跑断腿”到“就近办”,从“多头问”到“一次结”,略阳县的“镇街村居联审联办”改革,不仅改出了效率,更改出了温度。正如高勤利所说:“现在办事方便了,心里暖了,对政策的满意度也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