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桥驿:冷水鱼“游”出生态致富路
2025年07月05日 专版
文章字数:908
文章浏览数:
夏日的清晨,留坝县青桥驿镇狮子坝村的山坳间,晨曦为连绵的山峦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40岁的王华正踩着晨露巡视刚落成的养殖塘,目光坚定。这片梯田式的生态冷水鱼养殖基地,是他回归乡土的首个创业项目。而这场从“工厂化”到“原生态”的转型,承载着他对生态养殖的十年思考。
2012年,王华在汉台区七里开启冷水鱼养殖事业。初涉此行,他如同门外汉,只能拿着笔记本,四处拜访老养殖户,研读养殖书籍,一点点摸索养殖门道。从选鱼苗、调配饲料,到安装全自动水位调节设备,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养殖场终于有了起色,自动调节水位设备稳定运行,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升了养殖效率,让他逐渐挣到了钱。
然而,每年7万元左右的房租水电账单,像一条绵长的绳索,悄无声息地缠绕住王华的收支账本。尽管收入还算可观,可一大半都得拿去交费用,算下来所剩无几。更让他焦虑的是,鱼群病害频发,即便耗费大量精力防治,仍有不少鱼出现健康问题。看着日益攀升的成本和难以控制的养殖风险,王华下定决心——回乡!
2025年,王华怀揣着对生态养殖的热忱,投资70万元在家乡青桥驿镇狮子坝村启动生态冷水鱼养殖项目。青桥驿镇政府积极响应,提供全方位政策扶持。协调用地,简化流程助力他快速办理经营许可证与预包装食品备案手续,让他能安心扎根乡土创业。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新基地建得像幅梯田画——鱼池塘顺着山势层层叠叠,山涧溪流被引入最高处的蓄水池,引流到各个池塘。“你看这水,比矿泉水还清。”王华掬起一捧水,阳光透过水流,这种自流循环系统不仅零能耗,更妙的是水温恒定,“冬天不结冰,夏天不超过20℃,鱼在里面就像住天然氧吧。”
“计划今年10月投放3万尾鱼苗。”对于最金贵的大鲵幼苗,王华特意建了避光的岩洞池,“大鲵要长4年才上市,但幼鲵每尾平均能卖15元左右。”他算过一笔账:按50%的育苗成活率,每年光卖大鲵苗就能收入30万元。成鱼养殖周期长,但种苗繁育能“以短养长”。这个“成鱼+种苗”的双轨模式,是他琢磨了10年的生意经。
如今,虽然基地尚未完全建成,但四川等地的客户已提前支付定金,看中的正是“天然冷水养殖”的品质。从追求产量到坚守品质,王华在青桥驿的青山绿水间,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殖的乡村振兴路。
2012年,王华在汉台区七里开启冷水鱼养殖事业。初涉此行,他如同门外汉,只能拿着笔记本,四处拜访老养殖户,研读养殖书籍,一点点摸索养殖门道。从选鱼苗、调配饲料,到安装全自动水位调节设备,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养殖场终于有了起色,自动调节水位设备稳定运行,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升了养殖效率,让他逐渐挣到了钱。
然而,每年7万元左右的房租水电账单,像一条绵长的绳索,悄无声息地缠绕住王华的收支账本。尽管收入还算可观,可一大半都得拿去交费用,算下来所剩无几。更让他焦虑的是,鱼群病害频发,即便耗费大量精力防治,仍有不少鱼出现健康问题。看着日益攀升的成本和难以控制的养殖风险,王华下定决心——回乡!
2025年,王华怀揣着对生态养殖的热忱,投资70万元在家乡青桥驿镇狮子坝村启动生态冷水鱼养殖项目。青桥驿镇政府积极响应,提供全方位政策扶持。协调用地,简化流程助力他快速办理经营许可证与预包装食品备案手续,让他能安心扎根乡土创业。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新基地建得像幅梯田画——鱼池塘顺着山势层层叠叠,山涧溪流被引入最高处的蓄水池,引流到各个池塘。“你看这水,比矿泉水还清。”王华掬起一捧水,阳光透过水流,这种自流循环系统不仅零能耗,更妙的是水温恒定,“冬天不结冰,夏天不超过20℃,鱼在里面就像住天然氧吧。”
“计划今年10月投放3万尾鱼苗。”对于最金贵的大鲵幼苗,王华特意建了避光的岩洞池,“大鲵要长4年才上市,但幼鲵每尾平均能卖15元左右。”他算过一笔账:按50%的育苗成活率,每年光卖大鲵苗就能收入30万元。成鱼养殖周期长,但种苗繁育能“以短养长”。这个“成鱼+种苗”的双轨模式,是他琢磨了10年的生意经。
如今,虽然基地尚未完全建成,但四川等地的客户已提前支付定金,看中的正是“天然冷水养殖”的品质。从追求产量到坚守品质,王华在青桥驿的青山绿水间,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殖的乡村振兴路。
(杨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