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讲堂”凝聚协商民主新动能
2025年07月08日 政治
文章字数:1396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李扬 通讯员 何立昕
“从‘政协讲堂’汲取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履职的方向感与责任感。”近日,市政协委员杨帆在听完“‘中’字型文化研究工程”专题讲堂后深有感触。这份共鸣,正是市政协精心打造的“政协讲堂”所凝聚的共识力量。
近年来,市政协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创新打造了“政协讲堂”,从知识平台升级为集思想引领、能力建设、共识凝聚、履职展示于一体的综合载体。通过系统学习、专题培训和互动交流,有效提升委员理论水平和建言质量,成为强化政治引领、提高履职效能的重要抓手。
强化机制保障 精选课题厚积成势
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政协讲堂”由专委会具体承办,在内容设计上始终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主线,围绕改革发展热点难点、理论实践前沿及法律文史等必备知识,邀请各领域权威专家开展专题授课。
今年以来,讲堂已围绕“汉中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及DeepSeek实践应用”“‘中’字型文化研究工程”“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的专题辅导,既帮助委员把握时代脉搏、统一思想认识,又切实提升了履职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让‘政协讲堂’成为委员提升能力的‘加油站’、凝聚共识的‘连心桥’。”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内容供给,不断提升讲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新时代政协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能力建设 提升履职转化实效
市政协打造的“政协讲堂”注重实效转化,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动能。
今年首期讲堂,邀请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岩土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王建智教授级高工深入剖析“汉中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两个小时的系统讲解,从时代背景、粮食安全到规划蓝图与未来展望,为委员们清晰勾勒出汉中发展的空间路径。
委员们听完后纷纷表示,将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围绕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和生态修复深入开展调研,助力绘就汉中美美与共的生态画卷。
4月9日,一场题为“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及DeepSeek实践应用”的讲座同样引人注目。中国电信集团高级工程师李勇的精彩报告,让委员们近距离感知科技前沿脉动。
市政协委员何耘深受启发:“讲座紧贴科技发展前沿,收获很大。未来我将聚焦‘人工智能+’行动及其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深入调研,精准建言,为汉中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近年来,市政协累计举办了近50场讲堂活动,既有效凝聚了思想共识,又显著提升了委员们的建言献策水平,为汉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创新学风载体 锻造教学相长队伍
市政协始终秉持“学习立身、学习强能”的理念,将“政协讲堂”打造成为建设学习型政协的重要载体。如今,机关干部带头学、委员踊跃参与学,勤学善思、学以致用蔚然成风。
“‘政协讲堂’为我们搭建了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让我们能及时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和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在这里,我们收获知识,更强化了履职的责任与担当。”市政协委员安翔如是说。
企业界委员孙可可也坦言:“以前关注点相对局限。通过讲堂系统学习文旅发展、城市治理、反诈等跨领域知识,视野开阔了,建言献策的格局也更大了。”
学习之风不息,创新探索不止。市政协将继续依托“政协讲堂”这一平台,积极探索创新履职方式,让学习之风持续激荡,让协商之能不断精进,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力量。